礦大建校110周年:開啟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

中國礦業大學舉行建校110周年創新發展大會(李依環/攝)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站在110年的新起點上,學校將按照固本強優拓新、特色發展的基本方略和充內涵、提質量、顯特色、上水平的基本要求,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能源資源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礦業大學建校110周年創新發展大會上,該校校長宋學鋒鄭重表示。
中國礦業大學前身為焦作路礦學堂,創辦於1909年,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開創了中國礦業高等教育的先河。1950年,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成立。1978年,學校遷至江蘇徐州。建校以來,中國礦業大學歷經14次搬遷、12次易名,累計培養各類學生33余萬人,包括兩院院士10余名。
“110年來,一代代礦大人肩負開採光明的神聖使命,積澱並鑄就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和可貴的礦大精神。”兄弟院校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會上表示,希望兩校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相互學習借鑒,並和與會的兄弟高校一起,在奮力扎根中國大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中繼續攜手前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同為兄弟院校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會上以《科技賦能新時代,煤基能源再輝煌——未來科技與傳統能源技術融合》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描述了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願景,指出化石能源作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主流能源的地位不會發生變化。
“礦大率先將重點放在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上,令人印象深刻﹔礦大師生長期以來通過科學研究為社會服務所作出的貢獻,令人備受鼓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在大會發言中指出,礦大建立了相關國際研究中心和低碳能源研究院,也將在新能源和節能技術的研究上做出貢獻。
“離開母校已經24個年頭了,然而在我的情感裡,母校卻從未遠去。”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顧大釗曾在礦大6年求學、7年從教。他在致辭中表示,母校“開採光明”的豪邁情懷堅定了他“科技報國”的遠大理想,“學而優則用、學而優則創”的辦學理念激發他始終沿著“實業報國、科技強煤”的志向而努力奮斗。
“開啟創建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儀式在會上舉行,多位與會領導、嘉賓、師生代表共同按下“聚能”圖標(礦大黨委宣傳部供圖)
“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礦大人發出了扎根中國大地、創建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錚錚誓言。”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劉波表示,學校將堅定不移推進“雙一流”建設,時刻保持著奮斗者的姿態,推動學校事業再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以實際行動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礦大人應有的貢獻。(李依環 曹雯 何林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