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初心在 老驥伏櫪志尤堅
——專訪我國內科腫瘤學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

孫燕在病房查房時的照片。受訪者提供
“我對‘健康中國2030’很有信心,盡管,我是一個老人,不一定看得見……”
90歲的孫燕坐在我們面前,樂觀幽默面帶微笑,採訪時,他偶爾在不經意間談及生老病死的命題,輕描淡寫。
走進孫燕位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一層辦公室,採訪人員有些驚訝,這間房子令人聯想到“陋室銘”,面朝北,空間狹長,上午10點,光線還不是很充足,也不太利於拍攝……
孫燕是誰?他是我國著名臨床腫瘤學家,一手創辦了內科腫瘤治療專業﹔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懸壺濟世六十載,中西醫結合治腫瘤……
縱觀我國腫瘤內科半個世紀的發展軌跡,孫燕的人生就是中國腫瘤內科的歷史。
“我心疼得了不得……”
——半生挂念定西藥農
孫燕生於民族憂患時期,一懂事就國土淪喪。
在高小寄宿學習時,在一位“為百姓治病”的醫生影響下,孫燕萌生了“學醫報國”的想法,這也促使他后期不斷鑽研,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1948年考入燕京大學醫預系,之后在1956年又順利獲得北京協和醫院的醫學博士學位,30歲時他轉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工作。
與定西的故事,始於1970年的春天,那時孫燕一家被下放到“貧甲天下"的甘肅省定西地區(今定西市)安家落戶。
醫者父母心。據原甘肅省定西制藥廠姚永福回憶,在定西地區醫院工作時,孫燕因常常接濟病人,生活很拮據,孫燕卻樂在其中,他把為病人解除痛苦當做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當年,定西縣城關鎮苟耀華一個多月大的獨生子染上了嚴重的肺炎,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孫燕聞訊趕來,在沒有呼吸機的情況下,立即進行口對口和手捏的人工呼吸。經過了一周的努力,愣是把孩子從死神手裡拽了回來。為了感謝孫燕的救命之恩,自此,苟耀華將孩子改名為苟敬燕。
一提到定西,90歲的孫燕的眼睛在發光。他絲毫不提艱苦歲月裡的清貧故事,口中隻有當年挑著擔子賣黃芪卻賣不出去的藥農、定西制藥廠改名擴建后的繁榮景象……
“快散集時,有時藥農的黃芪賣得不好,最后成交價格和干柴差不多,我心疼得了不得,這真是很寶貴的藥……”記憶中,藥農艱難的生存狀態,多少年縈繞在孫燕心頭。
“中藥真的很神奇……”
——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
孫燕在美國工作時和團隊成員的照片。受訪者提供
“西醫更多是研究癌症的致病因素,比較注意結合當前的科學成果來治療腫瘤。中醫則認為‘正虛’是癌症發生的重要因素,在2000年前就提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更重視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這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孫燕曾表示,中西醫是不同的醫療體系,都是人民和疾病抗爭中積累的經驗總結,各自均有獨特的優勢。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在訪談開始之前,孫燕堅持要給記者先科普一下醫學知識,他形象地給我們解釋道:“在腫瘤的綜合防治方面,中醫更重視病人和內因,西醫更重視腫瘤和外因。西醫就是從前面抑制腫瘤作戰,中醫就是從后面支持機體,讓你強大到‘邪不可干’”。
對於中西醫治療腫瘤的優勢與劣勢,孫燕坦率地說:“與目前先進的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相比,中醫很多抑制腫瘤本身的方法效果是比較差。但是,從提升病人的抗病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方面,中醫還是有較大優勢的。”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孫燕此前表示,此生最幸運的就是在很多名醫門下受教。吳桓興是他的良師益友,在他們那些老一代臨床腫瘤學家支持與指導下,孫燕在內科腫瘤治療方面不斷開拓、探索……
在定西工作近兩年后,孫燕回到了北京,這時細胞免疫學正在蓬勃發展。時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的吳桓興鼓勵孫燕使用西方免疫學的檢測方法,測試腫瘤病人細胞免疫功能以及治愈后的恢復狀況。
於是,孫燕開始觀察晚期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情況。他發現一組病人,經過手術、內科治療、化療三年后,腫瘤沒有發生復發和轉移,檢測后發現,病人的細胞免疫功能恢復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孫燕說:“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細胞的免疫功能與腫瘤的恢復、控制的關系非常重要。”
基於自身多年的從醫經驗,吳桓興提醒孫燕,很多病人既接受西醫的治療,也同時會吃中藥,而這些中藥絕大多數都是扶正培本的調理中藥,可以比較一下兩種病人之間的免疫功能的差異。通過多次的預驗、同行校驗、孫燕和他北京、上海的幾位同道得出結論,扶正中藥可以提高腫瘤病人的細胞免疫功能。1981年,相關論文在《中華醫學雜志》發表,那時,孫燕已經人在美國了。
“改革開放后,恰好有一個工作契機,我就去美國工作了兩年。彼時,我都50歲了,他們請我在科裡做學術報告,其中就有一個是中藥促進細胞免疫的報告。”孫燕說。
報告結束后,美國有一家藥業對扶正中藥非常感興趣,專門為孫燕提供了一筆繼續實驗的基金。經過一年半的實驗研究,孫燕發現,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較低,如果在體外給細胞加上了扶正中藥的提取物后,低的可以調高,高的可以調低。孫燕說:“實驗結果出來后,很多老教授都說中藥對免疫功能的調控很神奇,西藥可以讓細胞免疫功能提高,但是,還可以將免疫功能調低的藥比較少”。后來實驗和在臨床上証明,被抑制的是Ts細胞,這樣就使Th/Ts比例恢復正常。
“近幾年諾獎得主發現,腫瘤細胞之所以可以生長,主要是因為麻痺了免疫細胞。我們要動員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戰斗!”孫燕生動地向我們介紹,最新研究表明扶正中藥體外可以抑制腫瘤細胞釋放的PD-L1的表達,扶正中藥有潛力和現在的分子生物免疫學相結合,非常值得進一步觀察。
關於繼承和創新,孫燕此前表示,我們這一代人的任務就是建立這種橋梁,通過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闡明中藥的作用,從而對世界醫學做出我們民族的貢獻。
“我怎麼就有銅像了?”
——十年心血回饋定西
孫燕回定西制藥廠調研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為了感謝他為定西百姓做出的突出貢獻,定西制藥廠將改制擴建后的巉口新廠更名為“扶正藥業”,並特意在隴藥博物館給孫燕豎了一個銅像。孫燕略顯頑皮又有點欣慰地說:“我都不敢講,我還活著呢,怎麼就給我豎了個銅像?”
從美國回來后,孫燕把扶正中藥的研究成果制成院內制劑給病人使用,隨著用藥需求量不斷增大,醫院的中藥房逐漸無法滿足。
彼時正好,姚永福也剛剛接任定西制藥廠黨委書記,振興定西制藥廠的道路舉步維艱,沒經費、沒技術、沒設備。姚永福找到孫燕,懇請他幫忙開發新產品。
面對病人對扶正中藥逐漸增長的需求和定西制藥廠的現實困境,孫燕二話沒說就把自己十多年苦心研究的貞芪扶正沖劑的處方和生產工藝交到姚永福的手上,無償讓定西制藥廠試制生產,並安排藥師協助保証質量。
“身體虛弱的人、正常的人吃了之后,都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孫燕說。1985年貞芪扶正沖劑獲得藥政部門頒發的藥品許可,變成一個正式的藥上市后,很受歡迎,也進入到了國家醫保目錄、國家藥典,成為了國家的基本藥品。
在定西發展扶正中藥后,某種程度上,也幫助了定西脫貧。大面積種植黃芪,養活了很多藥農。孫燕說:”我很開心,也算是為國家做了一點事情。”
2012年春節前,孫燕在蘭州獲得了一個獎——“‘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特別獎”,而給他頒獎的人,正是他40年前的病人,那個1個月大患肺炎生命垂危的孩子——苟敬燕。孫燕很是感動,這就是他做醫生的快樂。
不過,孫燕也有工作上的煩惱,貞芪扶正沖劑基本上是無償給了定西制藥廠生產。藥品當時沒有專利保護,很多藥廠都來仿制生產這個藥。“黃芪和女貞子的有效成分如果不夠,有可能敗壞藥品的聲譽”。擔心市場上仿制藥以次充好,孫燕無奈申請專利保護將藥品又做成膠囊形式,但保護期未滿又被人仿制......
“這可能是我最后的願望”
——辦好北京扶正腫瘤醫院
北京扶正腫瘤醫院照片。受訪者提供
最近國家癌症中心發表:“小城市腫瘤死亡率最高,大城市死亡率相對較低,中等城市和農村介於二者之間。”孫燕告訴我們,腫瘤高發區研究很重要,通過努力,高發區、小城市等的死亡率都可以達到大城市目前的水平。
面對記者7個採訪問題,孫燕隻選擇了其中涉及扶正理念和扶正醫院的兩個相關問題。他不想談他自己,隻希望多介紹北京扶正腫瘤醫院。
據了解,北京扶正腫瘤醫院2016年1月14日注冊成立,目前企業處於待開業狀態,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營業。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顯示信息,“北京扶正腫瘤醫院”級別為三級腫瘤專科醫院。
“這個醫院一定是面向西北的,之所以建立它,就是希望通過“醫聯體”提高西北地區腫瘤醫院的診療水平,降低小城市腫瘤患者死亡率” ,作為這家醫院的名譽院長,孫燕對這家醫院的開辦寄予厚望。他說:“希望將這家醫院打造成一家北京支援西部的公益為主的醫院。”
關於北京扶正腫瘤醫院未來的發展,孫燕有很多的想法。
一是希望建設世界一流、國內一流的高水平醫院。在醫護人員、醫療設施方面,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腫瘤醫院也將會進行更多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
二是希望這個醫院不要總在北京呆著,更多去為西部服務,建構一個覆蓋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的醫院聯合體,通過送醫送藥、來京學習等,擔當起西北五省的腫瘤防治工作。
三是希望打造一所新型的國際化醫院,邀請國內外專家參與研究工作,共同進行遠程會診或書面會診,定期進行業務探討、交流與學習,讓中國的藥品走向世界。
四是希望醫院開辦后在腫瘤診療方面可以非常規范,並成為帶動西北部五省診療規范的一個通道。
“據統計,小城市與中等城市的腫瘤治愈率較低,主要是治療不規范造成的。”孫燕告訴我們,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每年都會根據國家醫政和藥政部門的要求,制定一組《常見腫瘤診療規范》。他認為,這是最新、最好的診療選擇,希望醫院可以切實的去實踐 。
五是希望醫院成立后,可以開始內部制劑的研究。孫燕期待有一天扶正中藥抑制腫瘤釋放的PD-L1,在臨床上可以得到驗証,並且也能研制出其他的創新藥。“
“今年下半年醫院開業,希望開業以后越辦越好” “這可能是我高齡以后,最后的願望……”對於這家醫院,孫燕將自己定位是一個“出主意的人”,他坦言,具體工作還是得靠后來人,那些醫院的中青年專家們。
“把衛生工作的重點前移”
——邁向“健康中國2030”
“‘健康中國2030’這是非常宏偉的計劃,實現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作為醫療人員我深受鼓舞。”孫燕強調,我們國家的政策非常清楚,就是要把衛生工作前移,光治療晚期病人比較困難,病人也會很痛苦。孫燕認為,在腫瘤綜合防治方面,有三點比較值得關注。
一是預防勝於治療。“治療晚期病人花費很大力氣,有的時候也治不好。”孫燕認為,腫瘤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將衛生工作前移,可以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這樣能夠提升治療效果。
二是傳播科普知識。“通過媒體傳播醫療常識,教會群眾如何防癌、少得癌,得癌之后又該如何早發現、早治療。”孫燕表示,扶正醫院、醫聯體都將會開展預防性的科普宣傳和早期篩查。
“早期篩查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孫燕援引美國2019年最新發布的數據,25年來美國癌症的總體死亡率下降了27%,多數腫瘤的發病率也在下降。
他表示,美國研究人員總結腫瘤發病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在於改善環境、提升生活質量,其中控煙尤其重要﹔還有就是加強早診斷、早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等。
“我國西北部地區醫療衛生水平的基礎相對較弱,為了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可以重點著力提高這些醫療落后地區的腫瘤治愈率。”孫燕告訴我們。
三是發展創新藥物。此前有報告顯示,我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7人確診患癌。加強藥物創新、提升藥品可及性對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疾病負擔有重要意義。
“及早預防、開展科普、研制創新藥,這就是走向健康中國很重要的三個因素。”孫燕說:“我對健康中國的目標很有信心,這個目標不能隻靠醫生,而是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