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蘭星辰:去做交換生 開拓新視野

劉露晗 王璐瑤
2019年05月30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蘭星辰(右二)和同學一起學做韓國拌飯。

  3月初,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櫻花開了,繁花將校園渲染得如同一幅美麗的圖畫,對於想要專心學習的蘭星辰來說,這預示著一個好的開端。

  

  初來乍到 驚喜與意外同行

  蘭星辰是北京大學朝鮮語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今年春天,他參加了北京大學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交換項目。

  蘭星辰興奮地拎著包來到新宿舍,令他沒想到是,還需要進行對於入住規則、安全知識的測試,隻有通過考核才能入住。“搬宿舍之前要答完30多頁的閱讀理解題。這可真是個‘學霸’學校!”

  關於參加交流項目的理由,蘭星辰這樣說:“我希望走出去看看,了解國外的情況,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

  來到韓國之后,在交流上也遇到一些困難。他到商店買食品,售貨員問他需不需要筷子,他沒有聽懂“筷子”這個詞,就說“不要”。結果回到家后才發現,方便面買來了,卻沒法吃進嘴裡。

  “本來我感覺自己的韓語水平還行,但到這裡才發現,日常交流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這種情形其實比較普遍。蘭星辰認為,在國內上課時,學生更注重學術和語法,實際運用比較少,自然對口語化的表達不太了解。

  結識新朋友 體驗新生活

  洗蘑菇、切黃瓜、煎雞蛋……這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在來到韓國之后有了初次體驗。有一次,蘭星辰要和同學一起學做韓國拌飯。他戴上深藍色的圍裙,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圍在桌旁,把食材擺放在碗裡,淋上韓式辣醬,然后大家一起品嘗“勝利的果實”。過程中雖有些手忙腳亂,但是蘭星辰卻挺滿意:“好吃!”

  在學習過程中,蘭星辰交到了不少朋友。有一位同學來自印度,她對漢語和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想跟著蘭星辰學習漢語。於是,蘭星辰和另一位來自四川的同學一起,決定先給她取個中文名字。印度女孩名叫“adidi”。他們反復思考后,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易記的名字“竺阿娣”。在四川話裡,“阿娣”是“姐妹”的意思,是一種很親切的稱呼﹔而“竺”則來源於對古代印度的稱謂“天竺”。

  蘭星辰還經常和同學一起外出郊游。3月底,他們來到昌德宮。同行的人來自越南、日本等國家。他們發現,昌德宮裡有很多漢字。於是,蘭星辰就“臨陣”當起了導游,講解這些漢字的含義,講述中韓文化的聯系。

  蘭星辰還參加了大學裡的中國留學生會,會裡的同學互相照顧,非常團結,每學期都舉辦派對等活動。“我們一起玩‘你畫我猜’‘聽歌識曲’,不過我的小組實力不夠,從沒贏得過獎品。”蘭星辰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另外,他說他平常也會通過微信和國內的朋友保持聯系,因此不覺得孤單。

  努力學習 嚴格要求自己

  在北京大學讀書時,蘭星辰對政治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為此他選修了數學、經濟學等課程。來到韓國后,蘭星辰同樣繼續選了一些和政治學相關的課程,和當地政治系的同學一起上課。為了更多了解當地社會,蘭星辰去做了許多訪談,為后續學業中嚴格的實証分析做准備。

  有一門研究朝鮮政治與社會的課程,除他之外,課上其他同學都來自本地。為了跟上進度,蘭星辰每晚都要預習第二天上課的內容。“作為班裡唯一的留學生,我總是被點名回答各種問題。我心想,咱不能丟人啊,得給北大和中國學生爭光!”他說。

  蘭星辰以后想繼續留學深造。他自學日語,還想學越南語、俄語等。他說:“多掌握幾種語言,有助於比較政治學的相關研究,可以閱讀更多文獻,獲得一手資料。”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