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90后海歸姑娘返鄉養好“上樹雞”

2019年05月28日08:3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90后海歸姑娘返鄉養好“上樹雞”

  周晶

  最高能跳十幾米、肉質緊實、吃的是有機飼料、呼吸的是新鮮空氣……這是在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嵩湖鄉江下村一片1.5萬畝的濕地鬆林裡,一年培育著的近600萬羽“生態雞”。白天,雞在廣闊的鬆林裡覓食漫步﹔夜幕降臨,上百萬隻雞先后扑騰著一雙雙“油亮”的翅膀飛上幾米高的鬆枝睡覺。

  很難想象,這上萬畝大型生態養殖場的主人,竟然是一位90后海歸姑娘周晶。

  留學生當起“雞司令”

  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周晶對農業有著天然的興趣。大二時,她到加拿大溫莎大學交換學習,攻讀工商管理和經濟學雙學位。加拿大的現代農業,給了她啟發。周晶常到當地的家庭農場參觀、學習。

  不同於家鄉小農戶自家的圈養模式,加拿大的養殖更講究標准化和人情味,每個農場都有不同的養殖標准,面向中高層消費者的動物福利養殖和有機飼養模式,更體現了人們對於生活品質和食品安全的追求。通過調研,周晶認定這將是一個趨勢,“消費升級,未來我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將不只是滿足於吃飽,而是要吃好。”

  想要“做點兒不一樣的事”,周晶開始了關於“生態養殖”的創業計劃,確定了“生態養殖”的大方向。她利用假期,回家鄉進行定點調查,結果發現以家鄉的條件做水稻比不過東北﹔要是做果蔬,配送范圍有限﹔而做牛肉,當地多是老黃牛且市場小……

  相比之下,撫州以丘陵為主,非常適合養雞,且空氣、土壤和水也能夠達到非常好的有機養殖的標准,在國內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2013年回國后,綜合有機飼養和動物福利養殖兩種養殖模式,周晶決定告別都市生活,進山做“雞司令”。

  這讓家人和朋友頗為不解。從事農業十幾年,父母認為農業投入大、回報慢,且養雞並不輕鬆,奶奶甚至對她說,“送你出國留學就回來養雞?隻有小學文化也能養啊。”

  周晶並未將這些話放在心上。起初,由於手裡沒有資金,周晶將目光轉向了父親在江下村的養殖基地。2008年,禽流感爆發時,養殖基地許多小雞苗一下子沒人敢養,基地金銀花苗木移栽后也成了荒山。這次,周晶和父親購買了濕地鬆苗,並在鬆樹苗廠附近的一家孵化場以幾百元一車的低價收購了第一批雞苗。

  由於養殖技術落后,養殖模式沒有形成體系,留存下的雞種又長期是近親繁殖,具有一定缺陷,第一批雞苗的存活率還不到50%,這是一個非常低的存活率。面對技術瓶頸和資金缺口,周晶必須快速找到解決方法。

  如果一隻雞吃的飼料都不是有機的,雞能是有機的嗎

  參加了當地政府舉辦的創業大賽后,周晶的“生態雞”項目吸引到一些技術力量和投資人的青睞。

  中山大學教授曹永長主動聯系周晶並到她的公司進行調研,幫助周晶進行了雞種與飼料改良﹔通過網絡,周晶又找到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對接上了就業辦老師,聯系農校學員作為儲備人才。

  2014年,周晶在父母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投資1000多萬元,成立了江西省撫州市臨川龍鑫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開始在1.5萬畝的濕地鬆林裡投放雞苗。

  致力於生態循環養雞,周晶不僅對養殖技術進行快速地吸收學習,雞種改良后,對於雞苗的照顧也格外細心。在雞苗飼喂上,她有自己的方法和營養標准,針對不同雞齡的雞苗配備不同的飼料配方,以滿足雞群的不同雞齡生長需求。夏季活動量大時需早晚各喂一次料,而到了冬季,雞的活動量小,隻需早上或中午喂一次。周晶解釋,這樣的雞在半飢餓狀態下會去覓食林間的牧草,以此作為補充,如此一來,雞的運動量更大,飲食結構也更合理。

  和市場上飼養一兩個月就出欄的“速生雞”不同,生態養殖基地裡的雞,要經過溫室育雛、大棚散養、林間散養等多個階段,其生長周期為150~180天,是一般飼料雞的三四倍,且根據雞齡不同,分不同的大棚進行養殖,“我們形象地稱之為‘幼兒園’‘小學’‘中學’”。周晶介紹,一般滿6周的雞,便會由半自由放養變為完全投入鬆林放養。

  由於散養的“生態雞”保持了足夠的運動量,且用的是基地自己種植的桂牧1號牧草、黑麥草、鬆針、生態果蔬、生態水稻及深井水進行喂養,所以肉質緊實,皮下脂肪少,雞味濃郁,口感遠遠好於市場上的飼料雞,盡管價格偏高,但仍受市場追捧。

  “雖然成本高,但我們的飼料都拿到了有機認証。”周晶說,“如果一隻雞吃的飼料都不是有機的,那憑什麼判定這隻雞是有機的呢?”

  讓雞場聞不到臭味

  如今在周晶的生態養殖基地,成群的“生態雞”聞著陣陣鬆香,自由穿梭林間。“在濕地鬆下養土雞,土雞可以吃草除虫,同時產生雞糞還能促進濕地鬆和牧草的快速生長,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周晶解釋,濕地鬆林為雞苗提供了良好的飼育條件:在禽流感高發的冬季,林下植被幫助擋風,有利於雞和人一樣保持體溫恆定,雞的抗寒能力強,身體素質好,更不容易生病,“哪怕是下雪,我們的雞都能在林間來回自由走動。”

  要讓上百萬隻雞棲息的濕地鬆林裡聞不到多少臭味,周晶巧妙地利用了微生物發酵技術。生態養殖場的每個雞舍內都鋪設有鋸末、稻殼、有益菌等物質組成的發酵床,通過雞在發酵床內不斷地抓刨,剛產生的雞糞便就被翻到發酵床的中底部,隻需兩個小時就能充分發酵。

  如果不走循環農業的路子,一個大型養雞場就可能成為一個大的污染源。近年來,周晶和中山大學技術團隊合力打造了“林間種植牧草,林下分區養雞,雞糞發酵肥草”的立體循環生態養殖模式,家鄉的林地資源得到了合理運用,催生了生態溢價,還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生態循環系統:將雞糞發酵成有機肥,增加水稻基地的土壤肥力,稻谷又成了土雞的飼料﹔通過雨水將鬆林裡產生的雞糞污水引流到一旁的人工水塘,並投放一定量的泥鰍和田螺淨化養殖污水,同時在水塘裡養殖甲魚,捕食泥鰍和田螺,維持生態平衡﹔在水庫中投放可淨化水質的淡水魚,利用地勢將水塘裡的水排入水庫,經過層層生物淨化的水最終又用於灌溉水稻,從而形成一個綜合利用的生態食物鏈循環,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為了維持合理的環境承載量,保護土地及植被,周晶還借鑒了羊群輪流換區的養殖模式,將基地劃分為不同區域,平均每畝地養殖數量不超過300羽,並且每隔2~3個月就輪轉到另一區域進行養殖,利用輪牧制度,牧草和植被有了充足的恢復時間,更利於生態的修復。

  根據不同的養殖時間和雞的上樹能力,周晶將“生態雞”分為三個類別:在地上走的“護林雞”、能上樹但飛得矮一些的“上樹雞”、不僅能上樹還能飛上七八米甚至十幾米高枝的“飛天鳳”,分別對應128元、168元、198元3種價位,其中“飛天鳳”的養殖時間最久售價也最貴。

  截至目前,“生態雞”的總銷量已達500余萬隻,僅2018年銷售額就達2.39億元,除了滿足當地的需求,還暢銷北上廣浙等地的20多個城市,並與一些城市的大型進貨商簽訂長期協議。由於產品主打中高端市場,隨著生鮮市場不斷擴大,農場還與盒馬鮮生、天天果園等電商攜手,將產品推廣到各地城市社區。

  2016年年底,周晶還與龍鑫生態養殖公司所在地臨川區嵩湖鄉合作,對接精准扶貧行動。通過建立多個扶貧養雞大棚,以免費提供做好防疫的雞苗,統一供應飼料、獸藥,提供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及統一收購的方式,帶動周邊貧困戶,進行“飛天鳳”養殖。一年下來,貧困戶在家門口純收入可達數萬元。3年來,她共幫助300余戶實現脫貧。(陳卓瓊 敖雨璐)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