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一帶一路助推漢語熱  音樂和漢語讓我們成了家人

2019年05月20日09: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浙江師范大學留學生樂隊“歌於途”成員在一起。

  坦桑尼亞留學生王曉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漢語老師,架起中國和坦桑尼亞之間溝通的橋梁﹔喀麥隆留學生杜迪為了實現“讓更多人領略漢語的魅力”這個目標,已經奮斗了9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沿線國家興起漢語熱。來自這些國家的青年留學中國,收獲友誼,人生的軌跡也發生了改變。

     

  學好漢語,回報自己的祖國

  “全世界我也可以放棄,至少還有你,值得我去珍惜……”初夏的夜晚,浙江師范大學北山坡上傳來悠揚的歌聲,一場“草野音樂會”正在進行。

  這場音樂會由浙江師范大學留學生樂隊——“歌於途”舉辦,樂隊成員為來自莫桑比克、哈薩克斯坦、尼日利亞等國的留學生。樂隊名“歌於途”也大有講究——寓意著成員們在學習漢語的旅途中一路相伴、一路歡歌。

  “《至少還有你》是我最喜歡的中文歌,歌詞簡單,但充滿韻律美。”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夏婉是這首歌的主唱,目前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生。

  “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音樂和漢語學習讓我們成了家人。”樂隊隊長、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音卡爾說。

  “汽笛聲是我童年的節奏,我的夢想就是去鐵路盡頭……”來自坦桑尼亞的留學生王曉樂,家住坦贊鐵路旁。他用3個月時間填詞譜曲創作出《坦贊鐵路之歌》,道出了他對中國的感謝。

  “我看到家鄉通了鐵路,也看到中國設計師幫助我們建起樓房,就連我使用的智能手機也產自中國。”王曉樂說。

  王曉樂告訴筆者,已經嘗試在坦桑尼亞的社交平台上發布漢語教學視頻,以讓更多的非洲同胞擁有學習中文的機會。

  “根據我們的統計,浙師大半數以上留學生希望學好漢語,回報自己的祖國。”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院長、“一帶一路”青年漢學家聯盟發起人王輝說。

  漢語帶來新的機會

  “在中國這5年,我常去義烏。”也門留學生、浙江師范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生穆德說。

  據穆德介紹,隨著中也兩國貿易日趨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商到義烏採購商品,需要大量商務漢語人才,而他的本科專業正是商務漢語,因而有了用武之地。

  這段經歷也讓他重新規劃未來。在本科畢業后,穆德並未立即就業,而是選擇留在浙江師范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

  “去年3月,我到義烏一家貿易公司實習。當老板帶著我去和客戶談生意時,項目負責人突然離開,而我只是個漢語翻譯,無法滿足客戶‘馬上完成一份項目分析報告’的要求。那時我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便萌生了繼續學習的想法。”穆德說。

  同穆德一樣,曾就讀於浙江師范大學的埃及留學生龍泰華和義烏也有著不解之緣。

  11年前,龍泰華第一次走進義烏小商品市場,打算給家人買點禮物。在逛商場的過程中,他發現不少外商會遇到語言不通、對貿易環節規則不熟等困難,便想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在義烏開展自己的事業。

  2011年,龍泰華本科畢業,他一邊在義烏一家貿易公司上班獲取商貿經驗,一邊繼續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半年后,龍泰華開了一家貿易商行,主要經營日用百貨、五金制品、服裝家具的批發等。

  經過8年的發展,龍泰華的商行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進出口服務體系,形成了以埃及為主,輻射周邊地區的生意版圖。

  在家鄉播撒漢語種子

  來自喀麥隆的杜迪是浙江師范大學2015屆畢業生。2011年,他從喀麥隆馬魯阿大學畢業,成為第一批被喀麥隆中等教育部分配到中學教授漢語的本土教師之一。

  杜迪記得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本土漢語教材缺乏,喀麥隆所有中學都隻能使用《跟我學漢語》《快樂漢語》等通用教材。但這些教材並不完全適合喀麥隆當地的漢語教學狀況,於是他決定自己動手編寫教材。

  2013年至2017年,杜迪在浙江師范大學、雅溫得第二大學孔子學院和馬魯阿大學的幫助下,集多方之力,編撰完成了本土漢語系列教材《你好喀麥隆》,該教材成為喀麥隆唯一指定漢語教材。

  如今,作為喀麥隆中等教育部漢語總督學,杜迪主要負責漢語教學政策規劃、編寫教學大綱等工作。

  杜迪表示,讓更多人領略漢語的魅力,傳播中國文化是他的夢想,也是他未來努力的方向。

  讓更多人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2018級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越南女孩裴玲從小就愛看中國古裝劇,也因此動了到中國留學的念頭。“2013年,熱播電視劇《甄嬛傳》中的‘驚鴻舞’令我驚艷,便決定到中國留學。” 裴玲說。

  幸運的是,裴玲申請到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如願到浙江師范大學攻讀社會工作碩士。

  剛來中國的裴玲參加了“夢行浙江·傳統舞蹈比賽”活動,並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訓練。“雖然白天學習、晚上排練、每天的睡覺時間不到6小時,但我樂在其中。” 裴玲說。

  “感謝‘一帶一路’倡議,讓我有機會到中國留學,有機會親近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讓裴玲決定從社會工作專業轉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我想做一名漢語教師,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王 青 厲 真)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