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8省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 物理與歷史為何成首選科目?

2019年04月25日11:1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2018年北京市第二中學考點的高考考生等待進場。(劉婧婷/攝)

人民網北京4月25日電(郝孟佳 李依環)日前,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正式發布實施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高考綜合改革進入由東部試點向中西部推廣新階段。那麼,新方案有何新變化?物理與歷史科目為何必須二選一?近日,人民網採訪了多位考試、招生領域專家,針對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系統解讀。

“3+1+2”新模式引關注 究竟有啥不一樣?

根據方案,8省市將採用 “3+1+2”模式。“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河北省教育廳廳長楊勇表示,新高考方案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二者目標導向有所不同,新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楊勇指出,新高考方案也將讓學生擁有更多選擇權。學生將不再簡單被劃分為文科生、理科生,而是更加多元。本次方案雖未給予考生在六門科目內完全充分自由選擇,但可在物理、歷史兩門,及其他四門中有條件選擇,且后者4選2,文理完全打通,選擇組合達12種。此外,在考試內容方面與傳統文理分科模式也有區別。

“從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開始,彰顯‘選擇性’的教育理念就始終體現在各項舉措實施和完善的過程中。在‘選擇性’的維度上,既要保証個體選擇的自主空間,又要顧及高校人才選拔等方面的剛性限制,更要體現國家整體和長遠的利益。”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高考綜合改革打破文理分科,按照學生興趣愛好和高校招生專業的科目要求,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將高校專業培養與高中教育教學有機銜接起來,增加人才素質結構的多元化和考試方式的多樣性。

物理和歷史必須二選一 這兩科何以成為“分水嶺”?

從目前8個省市公布的“3+1+2”的模式中,首選科目要求考生必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高校在招生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分兩個序列排隊錄取。那麼為什麼要將這兩個科目作為首選?

“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委員會主任舒立春表示,高中學習物理或歷史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以及其他交叉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學科作為首選學科,有利於考生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扎實基礎,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表示,物理學習難度較大,需要花的學習時間較多,但是物理和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更是學習理工科、自然學科類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科學的基礎,在文科中的重要性,就如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性。兩個科目都具有重要意義,因而設定為首選科目相對合理。

對於物理為何作為首選科目,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學物理特級教師黃國雄認為,從學科層面看,物理學始終引領著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物理思想、方法和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其他科學,物理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

“新高考改革把歷史納入首選科目,突出了歷史學科的基礎地位,是對重史傳統的弘揚,既把准了歷史的精神主動脈,又緊扣住時代主題,體現了使命擔當。”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歷史高級教師姚建軍表示,隻有發掘豐饒的歷史文化資源,才能理解當下,從歷史中把握未來。這既是現實需要,更是使命擔當。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