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深圳福田: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弄潮兒

2019年04月24日09:40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風起南海春潮涌,作為中國戰略雙子座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奏響引領發展的磅礡樂章。福田區地處深圳市中心區和廣深港合作的核心腹地,現已躍為深圳政治、文化、金融和國際展覽中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福田區正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的城市定位,繼續以“改革拓荒牛”的敢闖敢試、昂揚拼搏,奮力追夢。

教育讓城市更美好,幸福教育成就典范城區。為讓“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遍地開花,福田區積極探索“聯合體+”“聯盟+”等集團化辦學新模式,共建教育現代化“聯合艦隊”。存量學校提質,增量學校創優,讓人民群眾共享福田教育改革發展紅利。

近年來,福田教育以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美好向往為奮斗目標,堅持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銳意改革。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澎湃而起,福田正充分利用時代榮光帶來的千載良機,樹嘉木引鳳凰,在信息化時代探路未來教育,全力打造“本真、適才、普惠”的高品質教育,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組合拳讓“痛點”變“紅利”

目前,福田新洲小學等12所學校代建項目建設熱火朝天。針對學校建設手續煩瑣、周期長等“痛點”,福田向改革要速度、提質量,探索企業代建等多種建設模式,力爭“辦一所優一所名一所”。

全國教育大會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福田把准教育“定盤星”,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大刀闊斧促改革,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構建社會好口碑、同行好評價、內部好氛圍的“三好”教育生態。

2018年,福田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預算超過52億元,同比增長30.34%,佔GDP比例連續多年超過4%。這正是福田將教育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優先配置土地等資源的生動體現。

為把寶貴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托起明天的希望,福田不僅借力國內外一流教育智庫等“外腦”,還在廣東率先成立區縣級教科院。在“智囊團”領航下,福田教育畫好“施工圖”,進入“內部裝修”階段,打響教育改革攻堅戰。

福田地處中心城區,寸土寸金。為解決學校建設用地緊張這一“老大難”問題,該區推行“8+1”新校園行動計劃,“上天入地”挖潛擴容,2018年新增5370個學位。

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福田還率先探索教育跨區合作,給深圳破解學位緊缺等難題提供了新樣板。其中,該區攜手深圳坪山區共建全寄宿制公辦初中、職業高中等,與大鵬新區建設紅嶺教育集團大鵬校區。

為夯實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石,福田組建城中村學校品牌創建聯盟,開創了全國城中村學校組團式共建的先河。福田還做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用大數據“保健醫生”對教育“全面體檢”,精准“把脈開方”。

深改革、惠民生、提質量的組合拳,讓學生、家長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僅該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的校內午餐午休服務,就讓4.4萬余名學生受益。

福田教育正逐漸形成“希望的田野”,“福田樣本”“福田質量”贏得廣泛贊譽。截至2019年4月,該區面向全國舉行小學語文、校園足球等8場“課堂革命·福田表達”展示活動,傳統課堂與現代信息技術水乳交融、交相輝映,觀摩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福田教育智慧和正能量閃亮全國。

“壯腰強師”培育“科創星火”

福田區科技中學高宇樂等4名學生用40多個“機關王”,組裝了“一帶一路”東方列車,帶大家觀賞“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美景。雖是一所初中,該校學生科創作品已連續兩年參展高交會。

“小學鐵腳、高中銅頭、初中豆腐腰”的尷尬狀態,曾是很多地區的教育“痛點”。在福田教育“全景圖”裡,均優“一個都不能少”。該區大力推進初中“強腰”工程,凸顯創新教育等特色“閃亮點”。

2017年,福田竹林中學更名為福田區教科院附中,名字變化背后是大動作頻頻,學校內涵躍升,實現“蝶變”。近年來,福田通過美化校園環境、強化教學水平、優化特色課程等組合拳,諸多初中從“丑小鴨”變身更高水平、更有特色的“中流砥柱”。

福田區科技中學正是以特色促質量的“火炬手”之一。自2001年起,該校前身景秀中學就率先開展創新教育,奪得400余個創新大賽獎項,獲評廣東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眾多榮譽。

“我們做大做強初中的科技創新特色,是為了培養更多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關的‘明日之星’,服務國家、深圳戰略需求,所下的‘先手棋’。”福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解釋說,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已成為國家戰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創新”二字被提及175次。科技創新更是深圳市從“中國硅谷”沖向“世界新硅谷”的不熄引擎。

早在1997年,福田區就著力推進科技創新教育。近年來,福田教育行政部門借科技發展浪潮之力,順天時,趨地利,將中小學生培養成“科創星火”。該區各中小學校聯合科大訊飛等知名高校、企業、社會組織,打造“造夢空間”,開設、組織豐富多彩的科創課程、活動。功到自然成,福田中小學生在國際、國家、省級等科創大賽中摘金奪銀,申請發明專利1000多件。

為讓具備科技潛質、志向的學生得到不斷線的培養,福田還在高中階段推行創新教育,將福田中學科技創新實驗班打造成“黃埔軍校”。該班學子在第33屆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等國內外科創大賽上,分別奪得2金3銀等大獎。福田中學也獲得全國青少年創新教育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

“老師和校長是我們創新思維的‘點燈人’。”這是很多福田科創“小明星”的共識。為培育中小學校科技創新特色乃至整體發展的“領路人”,福田外引內培,筑巢引鳳,構建了線下+線上、分級分梯次的校長、教師成長成才“立交橋”。

更多校長、教師在福田教育迎來了“人生高光時刻”。據統計,僅2018年,該區就有4名教師獲評廣東省第十批特級教師,5名教師獲評正高級教師職稱,32位校長被認定為深圳市二級正校長,4000多名教師從國家、省級等教育教學大賽載譽歸來。

“人才特區”讓教育高端人才“大有可為”

雖是“外來和尚”,郭其俊卻體驗到了人盡其才的充實感。2012年,他剛到福田,就被委以福田中學校長重任。3年后,他升任福田教科院“掌門人”,成為福田教育“漫步雲端”、面向未來的“智多星”。

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的壯美詩篇已然落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代表未來命題,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是群眾的關切。善弈者謀勢,在播種希望的早春,超前布局的《2019年福田教育發展創新行動方案》,驚艷亮相。

福田教育巨輪再出發,把加快建設具有灣區特色、國際水平的現代文化教育中心作為下一站,將AI賦能教育創新行動方案等“6促進+6創新”作為風帆,選聘教育高端人才充實“舵手”團隊,沖向浪潮之巔。

福田正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優勢,打造一批教育信息化創新項目,讓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理念落地生根。該區與華大基因等知名企業創建STEM教育基地、自主創新實驗室等,以STEM教育等為抓手,促進融合發展。

在“互聯網+教育”大時代裡,福田直面“萬維空間”對“三尺講台”的挑戰,通過AI賦能教育創新行動,讓區域教育智能化環境、全體系人工智能課程等構想照亮現實,引領教育3.0框架探索新突破。同時,該區開展“全息未來教育雲端”等項目,打造一批未來學校,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理念潤物細無聲。

作為教育智能化、未來教育的“急先鋒”,福田區科技中學正緊抓機遇,奮力跨越。正在建設的16層科技綜合樓,就蘊含著學校的凌雲壯志。

除了厚實的物質保障,福田還為中小學校“掌舵者”開辟了“人才特區”。為厘清責任邊界,夯實發展基石,福田著力構建區域教育治理體系准則。同時該區正在探索多元體制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著力提升放管服水平,賦予校長更大自主權。

目前,福田區正打造“福田英才薈”計劃升級版,兼顧增量人才、存量人才。福田教育系統順勢推進領航英才工程,新引進的高層次教育人才最高將可獲得150萬元人才獎勵。

海闊憑魚躍。萬事俱備,隻待新校長這股“東風”,高揚福田區科技中學駛向未來學校標杆的風帆。目前,福田區正面向全國校長廣發“英雄帖”,選聘福田區科技中學校長。

春潮涌動,壯闊東方。“黃金時代,不在過去,乃在將來。”藍圖與路徑已經繪就,福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滿懷熱忱期待“鳳棲桐”,與福田教育人心手相牽,播種希望、追夢前行,共擔重任,共創盛景,共享榮光。 (顏慧敏)

(責編:張瑜(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