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博士考專科” 不走尋常路

楊朝清
2019年04月19日09:31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那種將學歷與工作捆綁在一起的做法,固然承載著老百姓對“讀書有用論”的價值認同,卻有失偏頗。“博士考專科”說到底也是一種人生突破,需要多一些理解與尊重。

據《新安晚報》報道,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工作六年后,朱駿(化名)參加了今年安徽省高職專科的分類考試,報考了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口腔醫學專業。他以省統考文化課滿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績被該校錄取。以博士學位報考高職專科學校,這在安徽省還是首例。

在人人都渴望“爭上游”的時代,“博士考專科”很容易遭遇蜻蜓點水式的“淺閱讀”,被先入為主地斷定為“人往低處走”,認為這是一種逆向的社會流動。

教育作為一種希望之燈,直接影響著社會流動。在不少人的固化思維裡,“博士考專科”肯定是在現實生活中過得並不如意,窮則思變﹔然而,先后在銀行和科技公司上班的朱駿,並不是因為“混得不好”“無臉見人”,而是出於興趣和熱愛才選擇“轉身”,跨界進入醫學領域。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原子,都被嵌入形形色色的社會網絡之中﹔“博士考專科”的背后,同樣有熟人圈子的影響。妻子和岳父都從事口腔醫學職業,讓朱駿感受到了醫學的神奇,點燃了他心中夢想的火種﹔不被世俗觀念所裹挾,勇敢地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博士考專科”說到底是重新認識和發現自我,是為了重新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長期以來,知識型勞動者和技能型勞動者處於一種斷裂和脫節的境地,一些高學歷人才缺乏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高分低能﹔而一些經驗豐富的技能型勞動者缺乏知識儲備和理論基礎,難以更上一層樓。知識與技能的分割,不僅影響了勞動者的價值實現,也影響了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高考狀元就應該功成名就,名校博士就應該在高校、研究機構或者大公司裡面過著體面、光鮮的生活。實際上,許多高考狀元的職業成就並沒有公眾期待的那麼高,名校博士的出路也不應該單一化,他們的人生不應該被定型化。“博士考專科”說到底也是一種人生突破,是嘗試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只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那種將學歷與工作捆綁在一起的做法,固然承載著老百姓對“讀書有用論”的價值認同,卻有失偏頗。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社會心態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而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是人們塑造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過程。渴望成為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博士讀專科”,需要多一些理解與尊重。

(作者系大學教師)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