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站在南湖邊 大學生感悟“紅船精神”

2019年04月18日08:33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校唯一2月29日出生的孩子 祝你生日快樂”

大學生們參觀紅船,感悟“紅船精神”。

徐連林給學生們講解“紅船精神”內涵。

同學們在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

同學們在紅船干部學院的圖書館。

日前,浙江大學的120位學生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當天一大早,學生們就背好書包,坐上大巴車,趕到嘉興南湖,他們要在紅船邊上一節“有風景的思政課”。

帶隊老師傅夏仙是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她1994年就開始在浙大上思政課,一上就是25年。這次實踐教學是她教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的重要環節。

把專家請進課堂

學習“紅船精神”

傅夏仙早從2015年起就把外出現場教學作為思政課的一個重要環節。“當時申報了一個教學改革的課題,現場教學是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傅夏仙說,現場教學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帶給學生深刻的教學體驗,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立體。

每一個地點,都與課程的內容體系緊密相關。之前,學生們去過安吉縣余村體會“兩山”理論。“南湖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學生們應該了解、學習‘紅船精神’,進而了解我們的黨,體驗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傅夏仙說。

去嘉興上課的當天,三輛大巴載著120位學生與4位老師早上7點40分出發。大約一個小時后,他們來到了位於嘉興的浙江紅船干部學院。

紅船干部學院副院長徐連林早早地等在這裡,他要為這些學生們重點講授“紅船精神”內涵的三種精神——首創精神、奮斗精神與奉獻精神。

徐連林說:“我把這三種精神分別解讀為能力、追求與境界。能首創,一定有能力﹔能奮斗,一定有追求﹔能奉獻,就到達了人生的更高一層境界。”

“咱們學生好好學習,就是提升能力﹔有了能力,就要有夢想與追求﹔最后為社會做貢獻,立足工作,這便是奉獻精神。”他認為,“紅船精神”對於大學生的成長也頗有指導意義。

“入黨是個人的選擇,一定要遵從自己的想法。先了解中國共產黨,比如今天的實踐活動,能讓大家知道我們黨是怎麼成立的。了解后,你再去思考能為黨做些什麼?你是否有條件入黨?這個過程並不急,可以慢慢來,但是有一樣,千萬不能帶著功利的目的。”徐連林說。

又一位男同學問:“我想問一下最近引起熱議的‘996’,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中的一員,有什麼想法?”

問題一出,同學們都議論了起來,顯然這是大家都關心的話題。

徐連林說:“其實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年輕人的選擇,互聯網公司競爭激烈,年輕人也有選擇加班的權利,多為自己掙下立身的資本。不過這只是個例,不能大范圍地推廣。最終的工作時間制度,還要依照法律的規定。”

帶學生走出校園

去紅船邊感受歷史

傅夏仙老師安排的第二站是南湖革命紀念館,她為大家租用了藍牙耳機,一起聽專業講解員講解。

根據紀念館講解員的介紹,1921年,被迫轉移到嘉興南湖開會的10多位代表,就是在南湖湖心島的煙雨樓觀望進出的船隻,確認安全后來到紅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會議。

上課當天,南湖湖心島的游客正多,紛紛在紅船邊合影留念。傅夏仙一直站在一邊,等密集的游客散去,她帶著同學們走近一些,講解起這艘極具歷史意義的紅船:“98年前,中共一大會議就是在這樣的船上開的,當時裡面坐了10多位代表,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從這裡,我們開始起航,才有了后來的新天地。”

“在課堂之外,尤其是在這風景優美的嘉興南湖,賞景之余,我感覺自己學習的興致非常高漲,”來自物理學系的徐宏荊同學繞湖心島走了一圈,“嘉興南湖不僅風光好,而且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有非常多的歷史積澱。作為一名浙大學生來到這裡,學習‘紅船精神’,我不禁在思考自己的初心是什麼,要奮斗什麼。”

“我們的思政課不僅要講理,而且要講情﹔老師不僅要把理論告訴學生,還要讓他們在現場自己去體會、感悟、思考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傅夏仙說,“之所以開展現場教學,就是要讓理論生動起來,讓歷史鮮活起來,通過現場場景的展示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中深刻地領會歷史的必然性和理論的力量。”

她認為,整個浙江的現象、經驗、人物,都應該成為浙大學生的寬廣課堂,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真正聯系在一起。南湖的歷史和風景就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為起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作為一名從教20多年的思政課老師,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思政課才是學生喜歡的?我們決定成立課題組,進行教學改革,最終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案——以“七個結合”為核心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綜合教學改革模式,這一教學改革也獲得了教育部擇優推廣項目立項。

簡單地講,這一改革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一開始我們還擔心學生能不能講?后來發現學生實在是太能講,每個小組組員都搶著去發言,甚至出現跑太快,兩個人撞到一起差點摔倒的場景﹔有的同學搶不到,沒等前面同學講完,也沒等老師叫,就跑到講台邊候著,結果形成了一個長長的發言隊伍。有時候,學生的課堂展示就變成情景劇﹔有時候變成演講比賽﹔很多時候都是學生自己主持、自己打分,相互比拼。老師“合”起來,就是組成教學團隊,充分發揮每個老師的專業優勢。對學生來說,感覺挺好的,不容易厭倦,而且獲得感很強。因為學生可能本來隻選了一個老師,結果一學期下來有4位老師上課。相當於隻點了一個菜,結果端上4個菜,超過預期。

理論“活”起來,就是把課堂搬到農家、文化大禮堂、美麗鄉村等室外場所,讓抽象的理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場景,於是原本抽象的理論也變得美麗可愛起來。(王湛)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