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戲曲電影使戲曲技法得到嘗試和運用

2019年04月15日14:45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 郝孟佳)昨天,北京第26屆大學生電影藝術節“戲曲與電影藝術交融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行。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表示,戲曲和電影相結合,把電影最新的拍攝技法融入到戲曲片的拍攝中,在美學品味上發生了變化,提升了戲曲舞台的表現力。很多在舞台上不能表現的戲曲技法,在電影技法中得到了嘗試和運用。

此次大學生電影節有4部戲曲電影參加,包括豫劇《新穆桂英挂帥》、京劇《布依女人》、湘劇《李貞還鄉》、評劇《韓玉娘》。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王宜文說,這4部影片相對於600多億總票房和380多億的國產票房可能規模影響小,但是這4部影片以及所有戲曲電影的意義十分巨大,但它們代表著傳統、代表著當代電影藝術的家園意義。

“4部電影在兩種藝術跨界的交融上做了很多嘗試和探索。”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教授蘇東花認為,戲曲電影是運用電影形式對戲曲藝術進行創造性的熒幕再現,既是對戲曲藝術特有表演形態進行記錄,又是在創造,使兩種藝術完美的在美學上達成了融合、有益的結合。

評劇電影《韓玉娘》主創人員王永慶表示,戲曲電影很大的一個特色是戲曲和電影兩種藝術形式不斷融合,戲曲電影應當為戲曲服務,要應用電影的藝術手段來發揚戲曲藝術的特長,彌補舞台演出的不足。

“我會將戲曲電影推廣傳承的事業堅持下去,不管有多難。”湘劇《李貞還鄉》主創龍獻策說,戲曲電影籌措資金非常難,戲曲在中國不缺乏忠實觀眾,缺乏的是傳播渠道,這是我8年來的體會。電影有強大的傳播能力,它可以讓舞台戲曲插上翅膀飛翔。

中國電影和中國當代表演性藝術的源頭就是戲曲,這是中國人文化和心理的積澱,既是大雅,又是大俗,雅俗共賞,它生長在民族或者民族個體內部的情結和底蘊。

借助新的媒介和當代的傳播方式與途徑,戲劇和戲曲的影像更廣泛的介入到人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裡。就像西方推崇的紀錄片一樣,戲曲電影也應該是中國診視保護的底蘊和財富。

“戲曲和電影最大的特點是天然的共生共融的關系,都需要與時俱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周由強認為,如果戲曲和電影都是用唯美的方式追求的,它們融合的路會越走越寬。

“中國電影和中國當代表演性藝術的源頭就是戲曲,這是中國人文化和心理的積澱,既是大雅,又是大俗,雅俗共賞,它是生長在民族或者民族個體內部的情結和底蘊。”王宜文表示,借助新的媒介和當代的傳播方式與途徑,戲劇和戲曲的影像更廣泛的介入到人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裡。就像西方推崇的紀錄片一樣,戲曲電影也應該是中國診視保護的底蘊和財富。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