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我國小學實行彈性入學難點在哪裡?

蔣理
2019年04月08日08:1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小學實行彈性入學難點在哪裡

時值小學入學報名之際,最近網上有傳言稱“2019年教育部新政策:8月31日后出生適齡兒童可以上小學了”,這純屬誤讀政策。今年仍嚴格執行“當年8月31日前年滿六周歲方可入學”的規定。

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在印發的《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這在當年就被解讀為放寬入學年齡限制,當年8月31日之后年滿6周歲的適齡兒童也可入學,但各地到目前都執行的還是當年8月31日之前年滿6周歲的適齡孩子才能入學的規定,並沒有“放寬”。之所以一直有這方面的傳言,主要是為了迎合部分家長急切早送孩子入學的心理。

從教育規律看,實行“一刀切”的入學年齡限制並不科學,但是,如果家長不能理性對待孩子入學,那麼,就很難取消統一的入學年齡限制。實行“彈性入學”,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義務教育資源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家長能科學、理性地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選擇入學時間。

放寬入學年限,對義務教育學位資源有更高的要求,但這還不是影響放寬年限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一旦推遲出生日期規定,比如從8月31日推遲到9月30日,那麼,很多在這一時間段出生的孩子的父母都會選擇送孩子入學,這時也會有家長要求再推遲,因為10月1日出生的孩子就得再等一年才能入學。有的家長抱怨孩子晚出生一兩天,就得再上一年幼兒園。為此,還有家庭趕在8月31日前進行剖腹產,以便寶寶能趕上同齡孩子入學的末班車,這被稱為最牛的“不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一味強調孩子早入學,很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從國際范圍看,很多發達國家實行的是5到7歲彈性入學制度,即家長可在此年齡段自由選擇入學時間。我國社會輿論也認可這一方式,畢竟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是不一樣的。多年前,也有一些人大代表建議推遲男童入學年齡。但是,實行“彈性入學”是有前提條件的,這一前提就是家長要有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不能盲目追求孩子早上學、早成才。從當前情況看,在我國這一前提條件並不具備。我國社會存在比較嚴重的超前教育問題,除了幼兒園小學化之外,還有培訓機構對學生進行超前教育,如果實行5到7歲入學,很可能的結果是孩子的整體入學時間都提前。

我國今年就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國家和社會都不再像人才短缺時代,再強調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而是要出好人才,這也要求家長改變育兒理念。但是,我國很多家長還有早上學、早成才的心態,這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是讓孩子過早承擔學業壓力。

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教育的重點也是讓孩子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爭取考第一名,很多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我國有13、14歲就考上大學的少年大學生,但其之后的人生發展並不理想,就是因為隻關注知識的學習而沒有重視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家長,不要追求孩子成長的速度,而要重視孩子成長的質量。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個體更完善,因此,需要尊重個體的成長規律。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