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武漢大學回應“和服賞櫻”風波:游客未預約且辱罵保安

2019年03月27日08:4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25日起,一則“武漢大學保安和穿和服賞櫻游客發生沖突”的消息,持續引發關注,武漢大學被指曾出台專門政策拒絕穿和服游客入內。

關於武漢大學是否出台相關政策拒絕穿和服游客進校,學校各部門說法不一。但事件爭論的焦點已經聚焦於武漢大學拒絕穿“和服”游客進校賞櫻花是否妥當。有網友認為,武漢曾被日本佔領,這是一段疼痛的記憶,游客穿和服去賞櫻不合適。也有網友指出,“隻要行為不違反中國法律及公序良俗,大可不必興師動眾”。

針對此事,武漢大學發布聲明回應稱,與安保人員發生沖突的兩名游客之一未預約入校,雙方發生沖突前,二人對一位女性安保員屢有言語辱罵。聲明中未正面回復穿和服能否進校的相關問題。

事件

男子疑穿和服賞櫻遭拒起爭執

3月24日,武漢大學,前往武漢大學賞櫻的兩名游客與該校安保員發生肢體沖突。現場視頻片段在網絡傳播后,引發社會關注。

視頻顯示,兩名男子被幾名身著制服男子壓在地上,其中一名男子疑似身著和服。一女保安回應現場“憑什麼不讓他進”喊話時稱,“他穿和服能進嗎”?畫面中,男子辯稱“我穿的這是唐裝”。

視頻中被指穿“和服”青年男子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保安不讓進,認為我穿的是和服。我給他們解釋這是吳服,還給他們看手機裡的唐裝照片,他們不信。我就很著急,很激動。”

另據視頻報道,3月24日,武漢大學,男子與保安發生爭執當日,張女士與身著和服的同伴,也遭到了武漢大學保安的驅趕。

針對此事,武漢大學保衛部門回應稱,學校不允許穿和服賞櫻。新京報記者致電武漢大學校園110,一工作人員亦回應稱,“這個具體情況,我們已經移交了公安機關。在櫻花(季)期間,不准和服進校”。

事發后,武漢大學拒絕穿和服游客賞櫻成為爭論的聚焦點。

回應

武漢大學:沖突前兩人辱罵女保安

25日23時,武漢大學就此事回應稱,與安保人員發生沖突的兩名游客之一未預約入校,雙方發生沖突前,二人對一位女性安保員屢有言語辱罵。

武漢大學在情況說明中表示,該校相關人員調閱現場監控視頻並調查取証后還原了事情經過:24日下午,男性游客但某某、張某前往武漢大學賞櫻,其中張某未按規定在賞櫻預約系統中預約。兩人欲結伴強行闖入武大核心賞櫻區,被現場安保員阻止,從而發生沖突。

武漢大學表示,雙方發生沖突前,該校一名女安保員對兩人進行了長達6分鐘的勸離。其間,雙方未發生肢體接觸,但兩名游客情緒激動,對女安保員屢有言語辱罵。

在爭執中,張某持續上前貼近女安保員。女安保員一邊后撤,一邊提醒對方保持距離,並呼叫支援。

隨后,3名男安保員趕到現場,再次提醒游客與安保員保持距離,未預約不能進入賞櫻區。其間,一名男安保員上前伸手推開張某,張某辱罵並用身體頂撞這名男安保員。

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后,兩名游客被制服。

網傳的視頻正是拍攝於該過程。15分鐘后,兩名游客自行離開現場。

武大在情況說明中對沖突的發生表示遺憾。該校表示,事發后,校方對兩名涉事安保員進行了嚴厲批評教育,承諾進一步加強校園文明執法專項工作。該校同時表示,武大始終持開放精神歡迎公眾來校參觀、賞櫻,希望公眾遵守學校賞櫻預約規定,在校期間舉止文明、服飾得體,共同維護良好育人環境。

記者注意到,25日晚校方聲明中,僅標明希望公眾“服飾得體”,並沒有正面回復穿和服能否進校的相關問題。

■ 焦點

拒絕穿和服者入內?“武大櫻花季”發布會未提及禁穿和服

針對這一事件,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一負責人回應稱,校方已於25日晚,發布聲明,“不再做任何回應,請以聲明為准”。未回應“可否以游客身份,穿著和服進入校園賞櫻”的提問。

武漢大學是否曾明確通知“穿和服者不得入內”?

記者從武大校媒獲得3份該校往年出台的“櫻花開放期間校園管理的通知”文件,2002年的文件中明文規定“不允許校內穿和服照相”,2005年的文件中明確提出“不允許在校內經營和服出租”。

記者查閱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發現,共檢索到50條“櫻花開放期間校園管理”方面的通知文件,時間覆蓋2014年至2019年,共6年,其中,均未提到“和服管理”問題。

此外,今年3月18日,武漢大學新聞中心舉辦了“武大櫻花季”的新聞發布會,發言人講解了櫻花季的基本信息和預約方式,沒有提及“穿和服者不得進校”﹔在武漢大學今年官方微信公號發布的《賞櫻攻略》中,亦未規定“禁止穿和服進校”。

今年賞櫻季到來后,武漢大學除安排保衛人員值守外,還安排了學生作為賞櫻志願者引導人流等。武大學生反映,守門的不同學生組織收到的通知並不一樣,武漢大學校學生會、青年志願者協會、學生團委副書記聯席會均沒有接到關於穿和服游客不允許進入校園的通知。3月24日下午,社團指導中心的守門學生被告知“穿和服的人不允許進入校園交流區域”,青年傳媒集團也有類似通知。

事發后,記者曾以游客的身份致電武漢大學校園110,工作人員答復稱,武漢大學確實有“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的規定,她告訴記者,現在穿和服也不能進來,“因為這個已經有規定了。”

學校今年是否有明文規定禁止穿和服者賞櫻?截至記者發稿前,武漢大學尚未對外作進一步回應。

■ 追訪

“禁穿和服賞櫻”有約束力嗎?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學研究所副教授朱巍認為,該規定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他解釋,校方有權制定這樣的規定,“這實際上像物業管理一樣,有的小區裡禁止共享單車入內,這是他們管理權限”﹔其次,事關民族情結,朱巍介紹,穿和服在武漢有特殊性,“因為抗戰時期,武漢被日本佔領過”,因此,民族情結和愛國精神現在仍然存在。

“在法律層面上,武漢大學無權禁止游客穿和服賞櫻”。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認為,高校可以制定校規校紀,但是不能違反法律法規。在法律層面上,武漢大學無權禁止游客穿和服賞櫻。武大的這種做法貌似照顧到了民族感情,實則違背了法律規定且與國家對外發展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相抵觸。

張新年認為,全社會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日關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和服本身並不代表那段屈辱的侵華歷史。古代日本稱中國為師,和服也是從中國服飾演變而來,也能體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文化交流。大學為國家重器,而非狹隘之所,承載進民德、開民智、增民力之重任,對此應率先垂范,依法治校。

服飾文化的認知不很清晰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楚艷指出,“和服”在通常意義上,是指日本的傳統服飾,已經形成標准的服裝制式了,“當然,(和服)肯定是受到了中國傳統服飾的影響”。日本和服最早受到漢代服飾的影響,但是中國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都有各自的演變軌跡。比如,女士日本和服,它的穿著方式跟漢服很不一樣。

針對穿和服賞櫻這一話題,楚艷指出,每個人有選擇穿搭的權利,但是穿著者也應照顧他人的感受,“今天是一個文化融合創新的時代,民族服飾一定就只是屬於某個民族,別人就不能穿,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穿各種衣服(的權利)。你在自己家怎麼穿都可以,有選擇的自由,但在公眾場合需要尊重他人的風俗習慣”。

楚艷認為,和服與漢服的混淆映射出民眾對中國服飾文化認知的匱乏,“其實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文化,在當代的老百姓的認知中,不是很清晰”。(李一凡 孫釗 曹夢怡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