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宣布成立一周年紀實

院長周志華:培養有源頭創新力的人才

2019年03月07日18:1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周志華接受人民網專訪(點擊觀看訪談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多所高校紛紛發力,布局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依托特色優勢,相關工作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去年3月,南京大學正式下文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由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志華兼任院長。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一年過去,人工智能學院發展態勢良好。未來該校針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有一整套培養計劃,目前都在進展之中。

首批招收80名本科生 今秋約40名研究生將入學

大一學生在人工智能學院學生實訓基地進行實踐學習

去年,南京大學通過“綜合評價+全國統考”形式招收人工智能學院本科生80人,首批學生已於去年9月正式入學。今年,學院擬招收碩士研究生35人,博士研究生10人。周志華接受人民網專訪時介紹,招生公告一經發布,就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學生報考,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以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今后南京大學還將在考慮各學科發展的基礎上,穩步增加學院本碩博的招生名額。

據了解,南京大學計算機學科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那麼為何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之外還要單獨增設人工智能學院?

周志華表示,人工智能是由計算機學科長期發展孕育而來,經過60多年發展,已形成龐大的知識體系。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致力於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水平精英人才,這樣的人才需要堅實的數學、計算和軟件基礎,以及全面的人工智能專業知識,同時應有很強的分析建模能力。這樣的知識體系就決定了必須經過長期專門培養才能產生。由於目前計算機系的教學體系必須同時兼顧計算機學科的眾多專業分支,相對比較“寬”,難以很好滿足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面向人工智能學科特點構建新的培養體系,應該是更為有效解決方案。

“高考志願填報本專業,是因為人工智能是當下最前沿的學科,有著蓬勃的活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人工智能可應用於各行各業、可引領新的技術革命等特點,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該院首批本科生張博接受採訪時說,很高興能進入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學習,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讓世界更加美好。

搭建全新AI課程體系 數學基礎是關鍵

大一學生在人工智能學院學生實訓基地,體驗產業應用中的人工智能新技術

目前,該學院結合自身優勢,設置了兩個培養方向,一是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另一個是智能系統與應用。周志華指出,人工智能的學科范疇很大,而在南京大學以往的課程體系下真正能夠專門用於講授人工智能的專業課時很少。2016年,他承擔了南京大學關於“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的本科教改項目,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內涵、需求、規劃、課程形成等進行了深度探索。

而今,南京大學針對人工智能的課程規劃做了一個完整的梳理,規劃了一整套全新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

被問及第一學期的課程安排,該院本科生楊旖純介紹,上學期主修了高等代數、數學分析、離散數學、程序設計基礎等課程,其中,院長親授了人工智能導學、人工智能企業實訓兩門課程。此外,她和同學們在學院的學生實訓基地進行了富有收獲的實踐學習,深感受益匪淺。

從該院上學期的課程表來看,數學類課程在整體課時安排上佔比很高。對此,周志華解釋,人工智能解決的通常都是現實生活中沒有很好定義的、帶有不確定性的問題,所以,怎樣把問題抽象出來是關鍵,如果沒有良好的數學能力,可能很難做到這件事。此外,人工智能從技術到實踐,最終要變成程序、軟件才能夠發揮作用,所以扎實的計算、軟件功底和分析建模能力也很關鍵。

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南京大學已經形成了一支以周志華為首的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團隊。其中,院長周志華是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是在人工智能相關的五大主流國際學會均獲得學會給予會員最高榮譽“Fellow”的全球首位華人學者,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兩大綜合性頂級國際會議均擔任程序主席的全球首位華人學者,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青年骨干教師俞揚去年入選IEEE兩年評選一次的國際“人工智能10大新星”,是本次國內高校唯一的入選者。這支團隊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並且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有深入的思考。

打造一流教育 培養有源頭創新能力的人才

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學院致力於建設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形成“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產業創新”協同發展,努力建成國際一流的學術重鎮和人才高地。

“人工智能發展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我們需要有源頭創新能力。”周志華表示,學院對於專業精英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人工智能領域具備源頭創新能力、具備解決企業關鍵技術難題能力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應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和計算/軟件基礎、全面深入的人工智能專業知識、豐富的應用實踐能力。

同時,周志華也指出,這一目標基於現有計算機學科的課程體系或在現有學科培養體系框架下修修補補難以達到,必須根據人工智能學科特點從頭建設。本學院為建設符合人工智能學科特點的全新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搭建了學科平台。

“人工智能專業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專業。我們的學生用不著考慮能不能就業,而是應該考慮通過這幾年的學習,如何能夠讓自己掌握更好的專業知識,具有更強的能力。”針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前景,周志華表示。

據悉,為支持學院未來發展,南京大學為該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硬件設施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李依環 鄭溯 齊琦) 

(文章圖片來源: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