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文化差異那些事兒
蔡鈺在紐約留影 |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走出國門,奔赴世界各地學習。由於文化觀念的差異,學子們有時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沖突。增進相互理解,化解文化沖突引發的矛盾無疑是學子學習和生活中的必修課。
辯証看待差異
王夢真是一名大三學生,目前正在南丹麥大學交流學習。她在當地的生活還算順利,與當地人相處也很融洽,但她還是感覺到了文化差異。
這學期,王夢真在丹麥交換學習,身邊鮮有中國同學,便常常和外國朋友一起出行聚餐,也更快地了解了當地社會。她告訴筆者,在和外國朋友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的有些觀點自己並不很贊同,她會肯定好的觀點,並對不贊同的觀點持保留意見。“但我會完整地聽完他們的邏輯。”王夢真說。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交換學習的蔡鈺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常把謙虛視為美德。”蔡鈺說,“但巴納德的課堂讓我體會到,過於謙虛會讓自己錯失很多機會。”
蔡鈺告訴筆者,在海外學習非常辛苦,有很多需要閱讀的材料和需要寫的大大小小的論文,課堂節奏也非常快。通過感受課堂上的氛圍以及與當地同學觀點的碰撞,蔡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當地文化。
“學術研討課由學生主導,大家也從不謙讓,有觀點就說,講話速度非常快。”蔡鈺開始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態,大膽地去說,跟上同學的節奏。自己也獲得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
包容不同文化
如何應對文化差異?海外學子總結出自己的方法。
王夢真認為,文化差異不可避免。“我沒有和當地人因為觀念差異發生沖突。當有不同的認識時,我就和他們積極地交流溝通,讓他們了解我觀點背后的文化因素,爭取他們的理解。”
蔡鈺認為,應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但我可以不同意你。”
王夢真說,了解了不同觀點的人讓自己變得更加包容和平靜。“見了各種各樣的人,也常常反思自己,我更加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最適合什麼樣的生活。”
蔡鈺在分享自己和美國舍友相處的經歷時說:“每個人都不同,但應該尊重這種不同,達到求同存異。比如我和舍友都是學文學的,彼此也有共同話題。我們都很喜歡音樂,生活上也會互相關心,處處為對方著想。當出現意見分歧時,我們都會站在對方所處的文化角度,盡可能理解包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