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來華留學生的開學季

2019年03月01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來華留學生的開學季

北京外國語大學迎來開學季,來華留學生陸續返校。孟德宏攝

沈瑞芝在雲南麗江留影。

安陸西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才藝大賽上做主持。

許黛如近照

日前,各高校迎來開學季。來華留學生陸續返校,開始新學期的生活。無論是剛到中國留學的新生,還是已在中國讀過一學期的老生,他們都為融入留學生活、了解中國而努力。

從結緣中國到留學中國

黃蓓蕾

數據顯示,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北京語言大學已經為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20萬名懂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留學生。隨著新學期開學季的到來,北京語言大學校園又熱鬧起來,來華留學生紛紛返校。

探索中國文化

孫博來自法國,如今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研究生新生。2013年,他第一次到中國。“來之前,我並不了解中國。到中國后,第一印象是中國幅員遼闊,城市很大﹔第二印象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非常不同。”孫博說。

到中國后,孫博到過不少城市,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及中國南北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我很喜歡住在中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孫博說,“我對中國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很感興趣,對中國民俗文化也充滿好奇。”

孫博非常喜歡中國的書法,在他眼中,書法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具有觀賞價值。“中國書法非常獨特,既神奇又漂亮。”孫博說。

談到為何選擇到中國留學,孫博告訴筆者,是因為對中國的興趣。在法國讀本科時,他選擇了漢語和中國歷史相關的專業。“學習了多年漢語,我希望有到中國留學的機會。”孫博說。

到中國留學后,孫博很快適應了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除正常的學習安排之外,孫博還安排一些課外活動用來消除緊張感,比如到北京各博物館和景點參觀,與中國同學多交流。

“我覺得好奇心是適應新環境的驅動力,抱著不懈探索中國文化的想法,會讓我的留學生活變得有趣。”孫博說。

適應新環境需要過程

沈瑞芝和孫博一樣,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研究生新生。她來自泰國,就讀於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

“我是華裔,家中仍然保留著很多中國的傳統習俗。到中國之前,我以為會很快適應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到了之后,才發現適應新環境還需要一個過程,我每天都在學習新知識。”沈瑞芝說。

因為家人的工作與中國相關,10年來,沈瑞芝每年至少會到中國旅行1次,親身感受到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泰國讀完本科,沈瑞芝選擇到中國留學。

“我對中國的歷史很感興趣,也想了解當代中國的發展。到中國后,我看到中國各行各業高速發展,心生贊嘆。尤其觸動我的是,中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能感受到傳統的印記,我感受到了古老與現代的交融。”沈瑞芝說。

沈瑞芝正在努力完成她的學業。“老師和學校的工作人員對來華留學生都很友善。我見過很多中國學生,他們學習非常認真,我也努力向他們學習。”沈瑞芝說。

交換生的留學生活

於璐嘉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開學季精彩紛呈,操著各種語言的外國留學生也匯聚在校園中。

勇敢邁出第一步

來自日本的吉原萌香是新生,即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始自己的留學生活。

“雖然日本和中國離得很近,但我沒到過中國,所以想到中國留學,親身體驗這裡的文化和生活。”吉原萌香就讀於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中文系,如今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交換學習1年。

初到中國,吉原萌香對這裡的生活充滿期待。“我想交很多中國朋友,還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也想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 吉原萌香告訴筆者,在中國交換學習這一年對自己來說既寶貴又富有挑戰。

“之前我一直在日本生活,沒有接觸過其他國家的文化。”吉原萌香說,“也鼓不起勇氣和外國朋友交流。”但現在,她願意邁出第一步,和朋友們溝通。

面對新的環境,吉原萌香除了面臨生活挑戰之外,也有來自學業的壓力。由於平時書面功課做得比較多,中文口語訓練相對較少,吉原萌香擔心無法用中文流利溝通。針對學習弱項,她做了相應的學習計劃,“我會把課上沒聽懂的單詞或者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課后再復習和鞏固。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師或者學長請教。另外我希望能在今年內考取漢語水平五級証書。”

吉原萌香深知,了解一個國家,首先要學這個國家的語言,因此她會努力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

接受中文挑戰

來自意大利的安陸西也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名交換生。他就讀於羅馬大學中文系,如今到中國交換學習1年中文。“對學中文的學生來說,到中國學習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很珍惜。”安陸西說。

雖然剛來中國不久,但是安陸西適應得非常快,並未覺得飲食和文化差異給自己帶來不便。中國人的很多生活習慣,比如喝熱水、泡腳等,安陸西都能接受,“熱水喝得慣、中國菜也吃得香”。他希望認識更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並在中國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

安陸西告訴筆者,目前對他來說,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中文。“不論是買東西,還是打出租車,都需要用中文表達。” 安陸西說,雖然他用中文溝通還是有難度,但還是願意在挑戰中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

新學期到了,安陸西有了新目標。“首先是能從北外順利畢業。其次,我還打算參加漢語水平六級考試。”安陸西告訴筆者,他希望將來還能回到中國繼續讀書,而考取漢語水平六級証書對申請到中國讀碩士非常重要。

談到和中文的緣分,安陸西說是“來源於對漢字的興趣”。“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漢字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便想學好中文,進一步地了解中國。”安陸西如是說。

因漢語帶來的奇遇

許黛如

時光荏苒,轉眼我已在日本生活了3年。在讀研究生之余,我兼職做對外漢語教師,這在此前是萬萬沒想過的。但也正是這段經歷,給我帶來了新的認知、領悟與成長。

隨著中國的發展,近些年海外掀起了“漢語熱”。在日本,漢語也大受青睞,學習漢語的人數日益增加。我本科讀的是日語專業,很快適應了日本的留學生活,所以閑暇之余希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在中文學校,我能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歸屬感,雖然每周隻工作兩三天,但我覺得身在異國也能感受到祖國的溫暖。

我在日本的一家連鎖中文學校工作,學校有自己的教材,教學模式是一對一。剛開始,我以為教中文很簡單,畢竟中國人教中文,能有什麼難的呢?后來才發現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外國人學漢語和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學中文差別很大,因為他們不具備基本的中文語言能力,發音方式不同,所以教學要從最基本的發音和漢字教起。再加上沒有中文語言環境,教學更是難上加難。尤其對於剛入行的我來說,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記得剛教課那段時間,我每次都萬分緊張,為了講1小時課,需要備課的時間卻很長。

我的學生大多是因為工作需要才開始學習中文,但也有例外。

有位60多歲的老爺爺,眼睛都花了,學中文純粹是因為熱愛這門語言。他聽課特別認真,每個讀音都反復確認,寫字一絲不苟、工工整整,讓我很是感動。

還有位學生曾採訪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的中文水平很高,在課堂上用中文對話基本沒有障礙。但也正因如此,我需要提前查閱很多資料,除了語言教學本身,還要准備中國傳統文化、飲食習慣等相關素材。我和這位學生經常討論中日飲食差異,他特別喜歡中國的豆漿油條,也喜歡中國文化。“希望我們都能成為中日友好的橋梁。”他說這句話時認真的神情、誠懇的態度至今還在我腦海中浮現。

我的學生中還有一位非常可愛的韓國小姐姐,她在日本工作,因為經常到中國出差,所以需要惡補中文。她說中文太難了,但是發音很好聽﹔她說漢字很難寫,於是書上密密麻麻做了很多筆記。

在日本教中文雖然辛苦,但收獲也很多。如今,我比過去更願意傾聽了,也對中文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體會。正如一位作家所說,人生就是一次旅程,你我都在路上。各種磨難與挑戰、成功與失敗、挫折與平淡組成了各式風景。因為漢語,我與很多人結緣,相聚在一起共同學習、互相成就,了解不同的文化與生活習慣。這對於我來說,即是人生中最好的一段風景。

(寄自日本 )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3月01日 第 09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