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留學時 要學好守法必修課

於 涵
2019年02月21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留學時 要學好守法必修課

傅梓軒(右)已經適應國外的學習和生活節奏。他認為無論在哪裡生活,都應堅持自己的目標,踏實學習,努力充實自己。留學期間,他還獲得了一等獎學金,成為許多學子的榜樣。

劉一丁努力從不同文化氛圍中了解差異、汲取養分。這使得他逐步具有看待問題時的多元視野。同時,他也試圖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胡思芸在參加學校社團組織的“給刺猬建立過冬的家園”募捐活動。海外留學期間,胡思芸加深了對大自然的理解,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盼望為保護自然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2月9日,菲律賓警方宣布逮捕了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張某。警方表示,當天張某帶著一份豆花,打算乘坐地鐵,被地鐵安檢人員攔下。安檢人員表示,她不能帶豆花進地鐵,在外面喝完再進。張某不聽勸阻,執意要求對方放行。當警方向她解釋相關規定的時候,張某卻直接將豆花潑向了警察。張某於當地時間12日晚間被菲律賓移民局逮捕,並被帶到一處移民局監獄。

上述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討論。我們就此採訪了一些海外留學生,了解他們的看法。

深諳所在國家的法律文化

守法,既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個人素養的基本表現之一。然而,對於跨文化生活和學習的廣大海外學子來說,要嚴格履行好守法義務必須做到深入了解當地社會,特別是特殊的法律文化,深刻認識當地法律文化與本國法律文化的差異。

劉一丁正在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就讀。他說,“當我們以外國人的身份來到他國的時候,就應該對他國基本的文化法律習俗有所了解。什麼可以做,什麼堅決做不得,道德的邊界在哪裡,法律的紅線是什麼,自己必須了然於胸。否則,就可能越界,追悔莫及。”

張偉正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就讀。他的分析是,很多海外學子沒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經驗,這常常會令他們缺少對其他文化的理解方法。張偉說:“對同一實例,國內外所理解的權利與義務往往並不一樣,所以為了避免理解錯誤,學子唯有對國外法律有全面、客觀的認知和了解”。

佘淮(化名)正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就讀,她說,“法律是我們行為的底線。作為留學生,了解和遵守當地的法律是我們學習和生活必然前提。一旦觸犯法律,后果極其嚴重。所以,留學生應該拿出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深入學習當地的法律知識,做到知法守法。”就潑豆花被捕事件而言,佘淮分析說,那名張姓留學生應該更好了解菲律賓地鐵安檢規定的背景,當地汲取爆炸襲擊事件的教訓,禁止攜帶液體乘地鐵是社會常識,每個人都應配合遵守,也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培養成熟穩重的言行習慣

成熟穩重意味著即便面對壓力,也不會喪失理性,不會導致情緒失控而實施突破法律底線的行為。此次潑豆花事件的教訓之一就是沒有做好情緒管理,導致行為失控而觸犯法律。

胡思芸曾在英國薩裡大學就讀。她評價說:“有時候,對法律法規的了解是一回事,遵守法律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說知法犯法的情況並不鮮見。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人就是一貫無視規則,他們到哪裡都可能違法。”在她看來,潑豆花的張某應該不屬於這樣的人,更可能是一時情緒管理出了問題。菲律賓當地城市地鐵安檢制度可能由於爆炸事件進行了調整,張某對此可能還不適應,說不定當天還遭遇了一些其他影響情緒的因素,導致潑豆花的舉動。大家對她還是要更寬容一些,特別是她的老師和同學應該多關心她,幫助她以此為教訓,克服情緒化的傾向。

無獨有偶,劉一丁也認為,對於潑豆花的女生大家還是要更多寬容。“在異國他鄉,學子會遭到各種各樣的壓力,當地學校、民眾和相關機構應該更多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幫助他們順利融入當地社會。”劉一丁說。

“自律”是學子們討論該事件時常用的關鍵詞之一。他們認為,留學在外,言行自律格外重要。

劉一丁表示,留學生很多習慣了被管束,而一旦遠離家人和親朋到異國他鄉,自律意識就很不夠,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很容易言行失當,甚至違法犯罪,教訓十分深刻。

“各國的法律當然會有差異,但是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有些行為在哪裡都是法律禁止的。有些留學生之前在國內可能有家人管束,不敢實施違法行為,而一旦到了國外,就遠離了家人視線,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以至於釀成錯誤。”

張偉說:“自律並不僅僅體現在努力學習中,而且體現在生活的方方方面。有些學子認為在一個陌生的、做了啥也無熟人知曉的環境下就可以放縱自己,不僅去做不道德的事,而且還試圖在法律的邊緣試探。這是十分危險的。”

被採訪的學子認為,在國外,學子形象是中國人整體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塑造開放包容的人格品格

傅梓軒正在韓國中央大學就讀。他說:“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學習和生活,當然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我們常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會選擇來留學,學子就肯定要做好接受差異的思想准備,其中就包括法律文化的差異。”

張偉在英國學習時交往了許多外國朋友。他說:“我們應該用自然自在的方式、開放的態度去感受人與人之間所傳遞的溫暖,這樣才能接觸到真實有溫度的世界。”

與在國外讀書相比,學子最迫切需要的人格能力是獨立。劉一丁說:“在國內,離家去外地讀大學已經算是‘小鳥離巢’了,更何況飛到另一個國家。和文化觀、價值觀甚至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意味著學子必須具有獨立處世的能力。這首先表現在,能夠承擔起自己行為帶來的后果。”

獨立也意味著學子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傅梓軒說:“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要能夠判讀到道聽途說的信息﹔不要輕易給他人貼標簽,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這樣才能開拓視野,提升自己思考的獨立性。”

逐漸成熟的人格,也增強了學子的自信心。“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劉一丁說,“我們不一定為了要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一味地改變自己,甚至喪失了自我。當然也不必處處守著之前的生活方式——這是個全球化的時代,關鍵要活出你自己,有成熟人格的自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1日 第 09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