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校更名要“面子”“裡子”如一 

顏雲霞
2019年02月21日08:55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淮海工學院近日申報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的新聞備受關注,也再次引發人們對高校更名現象的討論。

“學院”更名為“大學”,已不算什麼新鮮事。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8年,我國至少有580所高校更名。對於這種現象,輿論上往往多有貶意。“裝點門面”“貪大求全”“名不副實”“徒有虛名”……是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詞匯。不可否認,現實中的確存在一些高校不顧自身實際、盲目跟風改名的例子,更名中也不乏一味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現象。但若因此對高校更名“一棒子打死”,則未免有失偏頗。要看到高校更名有其合理性,應辯証客觀地看待。

高校更名,常常與政府教育資源投放、學校硬件建設、學科設置以及招生宣傳等因素有關聯。無論是尋求更大的發展格局,還是謀求更高的知名度,一個好的名字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其前身為南京糧食學校,后經多次改名,但仍與糧食密不可分,直到2003年更名為南京財經大學,之后逐漸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財經院校。再如,此次引發熱議的淮海工學院,一旦更名成功就有望填補江蘇沒有“海洋大學”的空白,提升我省海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質量。可見,隻要有利於高校自身發展,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更名未嘗不可。

當然,更名對高校的影響是有限的。一來改名的效果難以預料,也曾有不少失敗的教訓。比如,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並為“四川聯合大學”,結果被人誤以為和“北京聯合大學”一樣是所市屬高校,招生連連受挫,1998年又改回原來的名字。再如,2000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改名為“長安大學”,結果聲望一落千丈,被網友戲稱為“民辦211工程重點大學”。二來名聲在外,還須“金玉其中”。如果高校不重視內涵式發展,在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上下苦功,即便更名也很難走得更遠。

高校更名還是不更名,是個現實選擇的問題,不應趨之若鹜,也不該因噎廢食,而當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往小的說,要看是否有利於高校自身的長遠發展﹔往大的說,要看是否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否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結構對人才的需求,是否符合區域高等教育的布局調整和統籌規劃。隻要答案是肯定的,高校就應盡量做到“面子”“裡子”始終如一,讓名字響亮、實力更閃亮!

(責編:陳藝嫻(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