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節后別離要做好親子溝通

姚本星
2019年02月13日09:07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外出務工的家長,平時跟孩子不在一起,覺得虧欠很多,於是春節期間便把全部的精力、情感都投射到孩子身上。除了回家過年帶的新衣裳、新玩具、新讀物,還給孩子做好吃的、買想要的,短短幾天,孩子真是“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可年節一過,許多父母又要回到原來務工的地方,離別就在眼前。有的父母在孩子毫無准備的情況下悄悄離開,讓孩子被動地經歷情感“過山車”,心裡十分失落。有的孩子即便入園上課,也表現得十分沉默、孤僻、不合群,甚至有暴力傾向的自我保護與發泄。面對如此的聚散離合,該如何做好親子溝通呢?

首先,父母一定要用孩子可以理解、接受的語言,跟孩子細致說明自己什麼時間離開、為什麼非得離開。這樣做是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離開與對家庭的責任、對孩子的關愛是聯系在一起的。提前交流的方式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性格、性別等情況來設計,盡量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啟發,不要生硬武斷,這樣有助於孩子做好心理上的過渡。

其次,跟孩子講清楚,離開只是暫時的。現在是新年,最好做一個與孩子相見的全年計劃,把對孩子的適當要求包含進去:什麼時間視頻連線孩子,孩子上學或入園表現好時父母給予什麼樣的獎勵,什麼時間父母會回家陪孩子或把孩子接到務工的地方。這些做法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關愛,內心充實,滿懷希望,還略有約束地面對父母離開后的生活。

再其次,做好常態化生活的銜接。春節假期,父母在家抱著親著,孩子睡個懶覺無所謂,吃喝都挑最好的﹔父母走后,孩子跟老人在一起,要上學或入園,飯菜口味、作息習慣、管教尺度都會不一樣。父母走前如果沒有做好“還原”的工作,孩子會拿跟父母相處的“幸福爆表”狀態來對比,內心難免失衡,這樣會給老人、老師帶來一定的管教負擔。因此,做好回歸常態的銜接,十分重要。

最后,關於聚散離合的親子溝通,父母要與老人達成一致,得到對方理解、認同。父母離開前后,大家的口徑要保持統一,目標要求、策略方法也要一致。考慮到老人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對於新的教育理念,父母要拿出積極的態度來耐心解釋,不至於各唱各的調,弄得孩子無所適從。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