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浙大教授庄表中: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2019年02月12日09:11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浙大教授庄表中: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作為一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他用一生踐行著以教為本、快樂拼搏

  浙大教授庄表中: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庄表中

  章咪佳 攝

  祝福語:祖國日益強盛,我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時代,祖國的科研事業一定會更快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作為一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他用一生踐行著以教為本、快樂拼搏

  浙大教授庄表中:

  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從庄表中教授家裡出來的時候,錢報記者拿回來一疊學術資料和一袋子魔術道具,老先生關照:“回去好好練練。”

  今年85歲的庄表中教授,是浙江大學力學系的退休教師。他出生在日寇侵華的戰爭年代,親眼見証了新中國的誕生。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從事基礎力學課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臨走前,他送給錢報記者的兩份禮物,恰巧代表了他鑽研教學、踐行力學應用的兩個狀態:扎實清苦的以教為本,和快樂拼搏的科研與傳播。

  清苦科研

  年前,錢報記者去庄教授家裡拜訪他。

  一進門,他就跟我說:“我85歲了,但是家族遺傳,頭發黑的很多,也不禿,看不出年紀。”

  是的,遠觀老先生最多四五十歲﹔近看也就是多幾條皺紋,七十歲最多了。這樣的狀態真是讓人羨慕。

  1934年,庄表中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職員家庭。還沒幾歲大時,上海就淪陷了,“因為父親生病失業,我隻能停學去拾荒,做小販,兩個姐姐呢,到紡織廠做童工。”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我早晨起來,親眼看到解放軍睡在街頭。”當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時,少年庄表中參加了腰鼓隊,游行歡慶。“新社會真的來了!”

  1952年,庄表中考入浙江大學機械系,加入了“快跑”班級——因為當時國家急需建設人才,這個班隻讀兩年,加速完成規定專業的課程。

  “我們班一周上六天課,每天上6節課,7:30開始,12點半結束,課間每人發2個刀切饅頭。”庄表中回憶,雖然學習節奏很快,但老師們都非常敬業,每天都要翻譯幾頁蘇聯教材,油印出來發給我們,精心備課,批改作業,還會到我們寢室來答疑。

  畢業時,庄表中被時任浙江大學力學教研室主任的王仁東教授看中,留校做力學系的助教。

  “我原本學的是鑄工專業,隔行如隔山,轉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助教庄表中跟學生一樣聽課,一樣做題。

  庄教授家裡,現在還保存著四箱習題卡,一箱500道題,正面是題目,背面是思路和解答,還有小結。

  1957年2月,錢學森在清華大學開辦了力學研究生班,首期全國共選了120名學生,浙大推薦了庄表中。這個班每月考試,學習跟不上或考試不及格就會被退回原單位。

  “那兩年裡,我在北京沒有玩過一天。”庄表中心無旁騖,同學之間互相比較的也是你弄通幾個新概念,我新看了幾篇論文。“那個時候啊,我們全都沉浸在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拼搏的學習氛圍裡。”

  一年后,浙大創辦了力學專業,再隔一年,深造學成的庄表中回到母校,開始了他數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生涯,先后搞過小型火箭、核潛艇管道振動、火箭推力測試系統等重要科研。

  改革開放后,在一線教學的他,如魚得水,先后開設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隨機振動等多門課程,到1994年退休時,培養了16名研究生,出版了8本著作,發表了50篇論文。從中他也深切感受到,祖國富,科研才能更強。

  快樂科普

  而除了創造,科學家影響世界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科普。

  退休返聘后的庄表中,搖身一變成為浙大出了名的網紅教授。去年3月4日,央視四台還特別報道了他“用變魔術講力學”的生動場景。庄教授的教學對象,也從青年教師、研究生,擴大到中小學生。

  怎麼用變魔術講力學?

  庄教授兩室一廳的家裡,就藏著不少魔術道具。比如進門處,就有一個利用力學研發的自動套鞋機﹔往裡走,客廳天花板上居然有兩個導軌和三線擺﹔陽台上,小機床、各種工具,儼然是一個小工廠。

  他在家裡現場演示了一個魔術給錢報記者看:

  “從1到6,你喜歡哪個數字?”

  “6。”

  “那我全變6。”

  庄教授將裝著6顆骰子的塑料盒一甩,盒子打開時,6粒骰子清一色都是6。

  其實這個是骰子魔術,特制的長方體道具盒內有一根橫條,當魔術師振動裝有骰子的道具盒時,骰子因不對稱沖擊的作用,按指定方向轉動90度,轉動后的骰子就出現了觀眾指定的點數。

  庄教授對魔術產生興趣,是因為他察覺到裡面藏著力學原理。“比如鐵環魔術就運用了動量矩定理。”

  庄教授不僅在浙大給學生上課時玩魔術,還把魔術道具帶到了全國力學論壇會議上,“大家也覺得這種魔術形式非常好。”

  他一年要跑五六趟義烏小商品市場,看到能體現力學原理的新玩意兒就淘些回來,給學生們當教具,還拍成小視頻,刻成光盤方便學生們觀看。“我講課,側重基礎力學在衣、食、住、行、娛樂、生產、科研等方面的應用。”

  現在教學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有了更多的要求。

  “學生聽課沒興趣就會玩手機,這時候我說,我們用動量矩定理表演魔術,誰都不玩手機了,都來看表演。”庄表中說,在浙大,80%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必須修讀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的基礎課。從2010年開始,他以講座形式,為浙大學生講了4次《力學與創新》,課堂上都會穿插魔術表演。

  他用自己的行動証明,科研和科普本就是創新發展的兩翼,尤其在科學傳播和知識付費的產業繁榮壯大的當下,科研工作者也應該在做科普的過程中學會如何用更加通俗的方式給大家講清楚一個科學概念。

  庄教授最后總結了他的幾個觀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此話不僅適用於政治、思想、哲學,也適用於自然科學的實驗﹔“百聞不知一見”,是千百年來傳播知識的訣竅,它可提高效率與效果﹔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使人們印象深刻﹔盡力用實物或教具講課,傳播知識、原理、概念、規律,效率高、效果好。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