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走進義務教育統編三科教材>>統編三科教材概覽

名著導讀應該怎麼教?

溫儒敏
2018年01月04日00:3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要在語文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讀書少弊病。這是統編課本一項重要的教學設定,它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編排體系,強調和突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關於中學統編語文的名著導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指出了現今教學中存在的誤區,並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供老師們參考。

一、新教材為什麼要設立名著導讀?

名著導讀的設立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養成讀書習慣,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這同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名著導讀應該如何教?

1. 完整閱讀

即讓學生靜下心來完整地讀幾本書,這個應該是第一標准。課本教學都是單篇閱讀為主,學生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習慣——讀一篇文章首先想“主題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語言是什麼,結構是什麼”,可這樣的思路並不足以應對整本書的閱讀。所以,希望在中學階段,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完整地讀幾本書。

2. 自由閱讀

雖然名著導讀已經納入到課程中,但不要把它變成完全強制性的閱讀,不要過多的規定動作。要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自由閱讀非常重要,沒有自由閱讀就沒有閱讀興趣,沒有自由閱讀根本談不上閱讀的習慣,更談不上什麼閱讀的生活方式。

名著導讀的主要功夫依舊在課外,課內只是激發興趣,提供建議,或者排除難點。所以,教師在做名著導讀課程設計的時候,應該注意“自由”這兩個字。哪怕學生完不成任務,或者任務完成得不好,也不要扼殺他的興趣。

3. 自主閱讀

除了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還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這個階段,尋找興趣點尤為重要,要你設身處地為孩子考慮,設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讀這本書,他的興奮點可能在哪裡?可以通過設計導讀問題的方式激發孩子的興趣。

比如《三國演義》名著導讀中的問題是“尋找第一主人公是誰?”這個問題更適合學生閱讀結束后,在對小說有整體了解之后提出,而且高度不夠,不妨問一問“曹操這個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說說你的理由。”這個題目更加具有立體感。還有“《三國演義》裡面,你看完以后,你對智慧和奸詐有什麼區別?”“你認為誰是英雄?”“魯迅說諸葛亮近妖,為什麼魯迅這樣說?”類似的問題肯定能讓學生討論起來。

同時,一定要想象孩子們的難點,告訴他這個難點你或許理解不了,可以先繞過去,以后再來回顧。

比如《朝花夕拾》,它是魯迅寫給自己看的,是一個成年人的回憶,是成年人很痛苦的時候靠小時候的生活(回憶)來安慰自己,並不能當成故事來讀。所以要給學生預先說明這本書理解起來有難度,告訴他你能讀最好,讀不懂就查查資料,了解一些背景,想辦法讀完﹔實在理解不了沒關系,以后再說。同時也要告訴他方法——

要讓一個15、16歲的孩子來理解成人眼中的成年是什麼樣:“作者是在回憶中選擇性的記憶,他是用一種調侃,又溫馨的方式去處理的。”就要告訴他:“你現在是少年,倘若20、30年后的你回憶現在的生活,會怎麼看呢?是會覺得非常可笑?還是會感到十分溫馨?”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