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是否仍選擇出國留學?
圖為陳格爽正在學校實驗室做實驗。
右一為正在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留學的王岩。
圖為黃寬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實驗室。
新形勢細分析
2019年1月18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特別強調要對接國家科技創新亟須,進一步做好出國留學服務工作,鼓勵留學生學有所成、報效祖國。這些積極正向的信息為年輕人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導向:國家始終不移地支持出國留學,為海外學子提供服務和歸國創業便利。
2018年,全國各地繼續出台各種引才政策,其中對科技創新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的強烈需求和高調待遇,尤其影響著還在大學攻讀的年輕人。他們希望自己也能通過留學,成為社會貢獻者和優惠政策的受益者。
但同樣是在2018年,國際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出現了新的不確定因素。不斷有負面、消極的傳言信息,令潛在的學子感到迷茫和焦慮。這其中,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還是擔心留學目的國會基於各式理由,限制給中國留學生發放簽証。在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的學生中間,這種擔憂表現得更為明顯。
談起這些新的不確定因素,許多已經在海外的學子反而有著相對平靜的看法。目前正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的黃寬表示:“其實想留學的同學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限制交流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好處。”
也有國內同學認為根本無需理會此類消息。陳格爽是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大四學生。目前他正在全球最大的醫療信息公司之一——美國美敦力公司進行崗前實習。“知識無國界,沒有誰可以阻止科技知識的傳播。”陳格爽的理由很簡單。
留學仍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已留學近3年的黃寬表示,出國留學特別鍛煉個人的能力。“2016年,我拿到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錄取通知書,還申請到了兩個獎學金。”黃寬說:“在語言溝通方面,我的英語水平提高特別快。全英語的沉浸環境迫使你必須在生活和學習上應用英語。在科研方面,美國學校實驗室的實驗管理非常規范,也非常嚴謹,每年都有安全教育並且有測試,通過之后才能進實驗室工作。語言、科研能力的提高,對我們接觸國際前沿科技信息有很大幫助,對於以后入職公司做科研也會很有益處。”
陳格爽談到出國讀研時認為,留學可以增長見識。她說:“與在國內讀研相比,去國外讀研的時間成本少,國外讀研大都是一至兩年。在某些學科上,國外一些學校的科研水平和學術水平還是優於國內的。能出去長長見識也不錯。”
有的學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冀望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廣闊就業前景。王岩目前正在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留學。對他來說,在非英語國家留學更具挑戰性。“初來乍到,先要入預科系學習俄語。從頭學習俄語是對我的一大挑戰。白俄羅斯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白工業園建設剛剛開始,兩國交流需要大量的雙語人才。對於我們留學生來說,前景光明。”王岩說。
並不是都想留學
黃寬的看法是:如果發展定位是未來做科研,還是應選擇出國留學。“在國內讀大三時,老師安排我參加第四屆國際新材料大會。這是我人生中參加的第一個學術會議,參會的時候遇到了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鈴木章。我發現參會的這些科研人員都好有魅力,於是便下定決心要走做科研這條路。”
黃寬的目標很明確:出國留學要一直讀完碩士、博士﹔做一兩年博士后,然后進高校執教。黃寬分享自己的經歷時說:“首先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准確的定位,如果以后要走科研這條道路,出國讀研應該是好的選擇。即使一直在國內讀碩士、博士甚至博士后,那找到學校的教職后,還是最好出國學習訪問一段時間,以開闊眼界。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或者能申請到獎學金,我建議出國讀研,因為留學的這幾年會成為一生中非常寶貴的記憶。”
也有同學認為,出國留學不是唯一選擇。看准自身需求,留在國內就業、讀研反而是更好的發展之路。陳格爽認為,進入企業也能做科研,也是學習成長的一種方式。她說:“2018年11月,我收到了美國美敦力公司的聘書。這種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崗位很適合我。在導師、家長和朋友們的支持下,我沒有選擇出國讀研,而確定參加工作。”
陳格爽有著自己的成熟判斷:選擇畢業發展方向因人而異,主要因個人對於未來的發展規劃而確定。但是首先要對就業、考研和出國留學都有清晰的自我判讀。就業時要考慮本科專業知識積累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國內考研或者留學則更要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有興趣,是否合適做研究,是否能適應巨大的環境變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1月24日 第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