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為何選擇考研?有人為了更好的平台 有人只是跟風

2019年01月21日09:47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在過去的5年裡,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增加了125萬人

【新聞廣角】他們為何選擇考研?

有人為了更好的平台,有人只是為了跟風

“我並不願意在學校裡再讀兩年書,但是沒有辦法。”今年參加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孫同學說,從本科三年級實習時她就發現,自己心儀的工作崗位,特別是能解決戶口和編制的工作崗位,招聘公告都明明白白地寫著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

我國1950年第一批研究生招生不過才874人,到1965年總共招收2.27萬人,后來招生中斷直到1978年才恢復。也就是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依然需要更多更好的研究型人才。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研究生在校生數量達到263.9萬人,當年招收研究生80.6萬人,而本科生畢業人數為410.7萬人。

從2015年到2019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從165萬人增加到290萬人,其中2019年招考報名人數較上年增加了52萬人,增幅達到了21.8%。在許多考研者心中,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是可以改變命運的。選擇考研也是選擇另一種生活。

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曹紅旗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力資源專業的本科四年級學生,跨專業考研。本科三年級上學期,他開始搜索考研信息,從去年3月進入復習狀態。早上6點到晚上12點,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在自習室裡學習,家在北京的他幾乎沒有回過家。

“兩三天就用完一支中性筆。”后來,他一度失眠。“一躺下來,滿腦子想的都是明天要復習什麼內容、自己還有多少進度被落下。”無論失眠到幾點,第二天早上6點,他還要逼自己准時醒來。

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本科四年級學生孫建,有一次在自習室復習到了凌晨4點,整個屋子裡就剩下她一個人,“高考考的是能力,考研比的是毅力。”

許多跨專業考研者,是為了進入更好院校,或對自身現有專業不滿意。“高考時一方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報考的專業,志願填報也讓你的選擇面也很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研讓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終身,特別是你的專業,以及專業對應的職業,彌補了曾經的遺憾。”一名跨專業考生坦言。

但是,從大三就開始著手准備的跨專業考研,也對本科教學產生了一定影響。“到了大三,基本上就沒法對學生做什麼專業課上的學業要求了,學生們會告訴你,他要考研,也不想學這個專業了,請老師少留作業。”有地方院校專業課教師表示,“在這方面,學校和院系往往也是站在學生一邊的,特別是我們這種非211院校,本科生考上研究生,也能算進學校和院系的就業率。”

身邊同事大多是碩士

與高考不同,考研人群中,往屆生比例較高,2018年的238萬考生中,往屆生佔107萬人,佔比接近半數,且人數增長速度高於應屆生。這些往屆考生中,既包括第二次考研的考生,也包括在職參加研究生考試者。

北京師范大學當代文學專業的靜雯曾是一名往屆考生。不同於第一次考試,再次考試時,她不可能像應屆生一樣住在本科時代的宿舍了,而是要找房子租住。“生活壓力一下子增大了。”最難過的關就是心理關,在復習期間,她腦海中時常蹦出的一句話就是 “萬一又沒考上怎麼辦”。

對於不少二次乃至多次考研的考生,不僅要自己解決復習階段的生活問題,還要面臨著切實的風險——自己已經不具備應屆生身份,如果考研失敗,失去的不只是時間,也有就業優勢。

已有工作的考生,大多是為了尋找更多機會。郭威3年前第一次考研失利后找到了工作。進入單位后發現,本科學歷幾乎是單位中的最低學歷,“身邊的同事大多是碩士。”

“在我們單位,本科生轉正定級是科員,研究生是副科級,工資待遇也更高,但是本科生要想升到副科,需要排隊很多年,還要看有沒有位子。”工作4年后選擇考研的丁先生說,自己已經是本單位“最后的本科生”,因為后來單位提高了入職門檻。“我考研是為了調級,而后來者讀研,只是為了進門,拿到入場券。”

考研原因多樣

這樣的“門檻焦慮”,曹紅旗也存在。“現在好的崗位,碩士學歷就是最低門檻。”因此,報考學校專業時,他衡量再三,既考慮學校能否再上一個平台,同時也需要找到一個考試難度較小的專業。

但也有人是喜歡研究而讀研的,凌晨四點走出自習室的孫建有些疲憊,回到宿舍睡上3小時后又匆匆投入到第二天的復習計劃中去,對於她而言,考研不僅是為了謀得更好的就業機會,更是能幫助她完成自己的學術夢想。

已經坐在北師大教室中的靜雯比任何時候都刻苦學習,她知道考入心儀的學校和專業並不容易,這不僅是為自己謀得光明的未來,更是彌補了自己多年來的遺憾。“當時高考,我考得還挺好的,但志願沒報好,不甘心。”

290萬考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研原因,有調查顯示,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首要動機為就業壓力大,提高就業競爭力,佔比36%﹔其次是繼續深造,提高學術研究能力,佔比21%﹔第三是為了獲得學歷、學位証書,佔比17%。

本科生就業壓力,成為考研的首要原因,而這背后,則是社會整體就業門檻的提高。今年本科畢業的崔先生,一直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現在連普通初中招聘老師都要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隻能教小學,而在我自己上學的時代,即便是高中老師,也大多只是本科生。”

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在2018年區教委第二次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的需求中,全部18個初中教師崗位,都要碩士研究生,小學教師崗位中也有不少要求碩士研究生。

棄考者也不少

不過,讓不少考研者樂觀的是,雖然報名人數大幅增長,但研究生報錄比整體呈下降趨勢,也就是競爭難度並沒有增加。2009年后研究生報名人數增長,報錄比有所上升,到2013年達到3.3:1。在2017年非全日制納入統考,考生數量大幅增加,報名數量達到212萬人,錄取72萬,報錄比再次降到3:1以下,達到2.9:1。

考研熱的另一面則是棄考熱,數據顯示,2016年,參加研究生初試的考生僅有142萬人,約有35萬名考生缺考﹔2017年,參考人數為170萬人,缺考人數達32萬人﹔2018年,有190萬考生參考,缺考人數高達48萬人。近三年來,報考人數越多,棄考者越多,不乏相當一部分本科生只是跟風報名。

首都師范大學輔導員杜漸表示,僅其所在的心理學院,今年有近80%的學生選擇考研或出國讀研,“考研熱,老師要冷思考。學校需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所長,不要盲目跟風。”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陳庚認為,無論因何原因考研,都要按培養模式認真完成學業,考研熱也會催生學校和導師對研究生教育做出改變,“讀研的人多了,但對研究生的要求不能降低。”(曹 玥)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