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從伴著貝多芬協作曲的早自習,到觀星唱戲的選修課

校園在變,青春不變(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腳步)

本報記者 徐佩玉
2019年01月17日05: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1985年,北京171中學的學生在擦教室玻璃。
  任曙林攝

  1979年,任曙林還是北京廣播學院攝影系的學生,這一年他帶著相機重返中學校園,走到北京市第171中學的學生中,用幾年時間陸續拍下一組名為“八十年代中學生”的照片。

  “171中學那時候有一座十分漂亮的教學樓,窗戶很高,純木制的,陽光透過窗戶洒滿教室。樓有四層,外牆鋪滿了灰白色的小碎石,每當下雨的時候牆面上似有似無的流水,倍感詩情畫意。”任曙林回憶道。

  校園裡最靚麗的風景線還是學生本身。“那時候沒有校服的概念,穿什麼的都有,像當時流行的牛仔褲、喇叭褲,隻要是時下正流行的都能在校園裡看到。這跟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上世紀80年代初期已經開始進行改革開放,解除了各種束縛的人們正在舒展腰肢,對一切都懷有好奇心。”任曙林說。

  時光流轉。今年25歲的小陳,2008年進入171中學讀書,在那裡度過6年的青春時光。而今看著任曙林拍攝的80年代母校,他說:“如果不是特地標注了這是171中學,我真的認不出來,變化太大了。”

  照片中被任曙林稱為“像農村院子”一般的操場,如今早就換上了橡膠跑道,30年前的4層小樓已經變成外觀內飾都現代化十足的10層高樓,樓道裡也不再是硬梆梆的水泥地,鋪上了軟軟的地毯,時髦又安全。

  但仍有一些東西是相同的。比如下課后三五成群的學生臉上洋溢著的朝氣與活力。再如,每年12月31號的歡慶。任曙林說:“每年12月31日的下午到晚上是學生們最快樂的時光,中學裡的新春聯歡會就是特指歲末這一天的活動。”小陳回憶起學生時代最快樂的瞬間,也想到了每年歲末的聯歡會,“一般30號下午就開始放假了,大家就一起布置教室,一起吹氣球、畫板報,比較淘氣的男生還會故意踩爆氣球嚇唬女生。”

  任曙林回憶:“80年代這裡的學生上早自習是伴著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度過的,讓很多人羨慕。”到了90年代,中學生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用來攻讀語數外等科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當時的名言。而到小陳讀高中的2008年,171中學已在校內開設了諸如天文課、京劇課、法語課、攝影課、健美操課等各種興趣選修課。“課業負擔雖重,但每周能有那麼幾節興趣課作為調劑。”

  另一個有趣的變化是拍照。改革開放之初,照相機還是稀罕物,如果不是任曙林拿著相機走進校園,多數學生要等班級大合影時才能留下自己在校園中的樣子。而現在,智能手機可以隨時拍照。雖然學生通常不帶手機到學校,但趕上聯歡或其他有意思的活動,總是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拍照聲。

  坐落在北京東城區的171中學,只是眾多中學校園的一個縮影。校園送走了一批批老學生,又迎接新的學生到來,見証了時代背景的變換。改革開放40年來,從用粉筆書寫的黑板變成多媒體白板,從伴著貝多芬協作曲的早自習,到觀星唱戲的選修課,校園生活不斷豐富。

(責編:岳弘彬、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