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2018:定位更准 花開更多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改革開放40年,海歸是這滿園春色中繽紛秀麗的一朵。在過去的一年,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熱門行業,到處活躍著海歸的身影。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腳下的土地承載著海歸拼搏的記憶。從一線城市到“新一線城市”﹔從煥發新貌的工業老城到生機勃勃的時尚都市﹔從沉澱千年的古都到山青水美的鄉村……海歸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8年,有更多低年齡段的留學生回國創業,年齡是短板,也可變成優勢﹔不成熟是事實,卻可以充滿勇氣。
2018年,我們看到了更多“接地氣”的創業項目,它們關乎民眾“柴米油鹽”的需求,看似瑣碎,卻更有“煙火氣”。
2018年,海歸創業的故事從金字塔尖的高新技術講到尋常巷陌的熱乎煎餅。一幀幀創業片段,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中,匯成了一幅難忘的拼搏畫面。
“核心技術+資源積累”
回望我們2018的全年報道不難發現,海歸創業日益朝著多樣化、寬領域、高層次的方向發展。著眼於國家發展戰略,結合自身專業所長和興趣特點,海歸正在奮力“開疆擴土”。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到要“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進力度。開辟專門渠道,實行特殊政策,實現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准引進”。而在2018年,AI仍舊始終保持著對海歸的吸引熱度。
與此同時,在大數據、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泛互聯網等眾多高附加值產業中,海歸憑借自身技術優勢站穩腳跟、施展才華。不僅如此,立足於用戶的眾多細小需求,也催生了許多關注點更微觀的創業項目——住房、養老、教育、醫療……衣食住行,柴米油鹽,“以人為本”的出發點也成為2018年海歸創業札記中的亮眼一筆。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同路者”不斷增多、高素質人才回流加速,一定程度上也壘高了創業門檻。以曾掀起創業熱潮的“共享單車”為例,模式創新背后,技術含量卻並不高,但是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模式創新,曾是幾年前海歸創業的關注熱點。然而,在2018年,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關注焦點都更多地轉移到技術創新上。關注創業者的技術背景,是否有實打實的技術創新,將成為今后海歸創業比拼的重點。
因此,海歸創業者要沉下心積累,爭取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有業內專家曾談到,對年輕的海歸創業者來說,靠資本介入、“燒錢”獲得用戶數量創業的途徑在逐漸窄化,復雜的工業問題最終還是要依靠技術硬實力來解決。
“核心技術+資源積累”,才是海歸未來在市場化創業競爭中的一把利劍。
“接地氣”,從零開始
縱觀2018年海歸創業局面,一方面是“高精尖”,另一方面,海歸也在向更加“接地氣”的行業發力。
文創、幼教、營養食品、口腔護理……歸國“創客”瞅准了多樣化需求背后的商機。這些服務類創業項目相較高技術領域的創業來說,技術要求低,在創業初期對資源支持的要求少。關注本土化服務類項目,“量力而創”,不再一股腦地扎入“風口”產業、“高端”行業,是創業者理性衡量自身創業條件的表現,而創業“接地氣”,也是很多海歸創業者在深入了解了國內市場后做出的冷靜選擇。
在2018年11月舉辦的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曾有與會者指出,過去,海歸創業初期時常會面臨對本土商業環境了解不夠的問題,這也是在當時亟待解決的短板。有些創業者在外留學,雖積攢了技術實力,卻缺乏對國內消費趨勢、相關產業政策的了解。
2018年,這種情況有所改觀。一些海歸團隊開始在創業前提前回國,熟悉國內情況,花費時間和精力認真做市場調研,把握國家經濟的宏觀走向、了解行業政策,熟悉行業內涉及產品、管理、市場等多方面情況。知己知彼——是海歸擺脫創業初期“調研不足”困境的的一劑良方。
出國或回國都不再是什麼新鮮事的今天,隨著歸國高水平人才數量的增長和國內優秀畢業生競爭力的上揚,海歸頭上的“光環”正在褪色。擺平心態、一切從零開始,才是剛剛開啟創業征程的海歸應有的心理准備。
在“新一線”城市佔得先機
從創業地點的選擇來看,北上廣深的魅力猶在,但一批“新一線城市”憑借優厚的引才政策,也在這場不斷升級的“搶才大戰”中佔得先機。完善的基礎設施,較低的生活成本、良好的交通狀況,在創業這本“經濟賬”上,“新一線城市”擁有日漸可觀的籌碼。
對於海歸創業者來說,更為關鍵的是,從前隻能在“北上廣深”獲得的資金、場地或者人才等創業資源,如今可以以更便捷的方式和更易承受的成本,在更多的中國城市裡獲得。曾任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的夏穎奇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感慨地說:“20年前你想回國創業,隻能來中關村,因為當時全國隻有一個中關村。現在不一樣了,你去杭州、去南京、去武漢……都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根據《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發布的數據,浙江、江蘇在海歸選擇回國落腳點上,佔據了除“北上廣深”之外的最多權重,四川、陝西也緊隨其后,這無疑賦予了海歸更多選擇。在一線城市人才扎堆、競爭激烈並且有疏解城市功能的需求壓力之下,強勢崛起的“杭寧蓉漢”等地憑借自身城市發展紅利,吸引了不少留學歸國人才進駐。同時,穩步發展的各地留創園、孵化器,完善的配套措施精准對接個人需求,也為諸多年輕海歸免去了后顧之憂。
創業領域的性質不同,決定了“北上廣深”在一些行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對於2018年的一些服務類行業創業者來說,避開北京、上海背后的高成本、強競爭和相對飽和的市場,的確換得了創業初期更多堅持下去的可能性,而他們也在這些“新興”城市的引智政策中真切地嘗到了甜頭。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1月05日 第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