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首師大校長孟繁華在2018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從學生到先生

2018年06月26日19:0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全國高校都迎來各自的畢業典禮。在首都師范大學舉行的2018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孟繁華對所有畢業生說:“你們用努力和激情書寫了奮進的學習時光,用夢想和堅持鍛造了輝煌的學習時光,我為你們的成長、成才由衷地感到高興和喜悅!”同時,孟繁華從“擔當”、“修為”、“學識”、“仁愛”四點著力,勉勵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做好從“學生”到“先生”的准備。以下為孟繁華校長講話全文:

從學生到先生

孟繁華校長在首都師范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家長、來賓、校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首都師范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黨政領導和全體師生向圓滿完成學業的所有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老師以及所有幫助你們成長成才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我也要感謝為大家提供教學支持所有的職工,他們中有徹夜不眠保護校園安全的保安,有天還不亮就開始打掃衛生的保潔員,還有我們經常提意見,而實際上他們已經盡心盡力的大師傅們,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們。

同學們,你們懷著青春的激情與夢想,選擇在首都師范大學度過自己最美好的時光。幾年來,你們參與、見証了學校的快速發展,白楊樹下、課堂中、圖書館裡、運動場上,美麗的校園處處留下你們精彩的校園故事。前些天,我與12位畢業生代表校園漫步,他們中有勤奮學習讀書最多的學霸,有學以致用的創新創業項目創始人,有即將回到邊疆教書的少數民族學生和到邊疆支教的志願者,還有即將到海外名校深造的科研好苗子,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談到:“在學校的美好時光,讓我發現了更好的自己。”我聽了倍感欣慰。你們開始探索更大的世界,開始學習獨立做出人生重要的選擇,你們用努力和激情書寫了奮進的學習時光,用夢想和堅持鍛造了輝煌的學習時光,我為你們的成長、成才由衷地感到高興和喜悅!

懷揣著畢業証書,同學們即將由“學生”成為“先生”。“先生”這個稱謂有多重含義,男同學走在街上會被稱為“先生”﹔男同學結婚了,夫人會稱你為“先生”﹔因為你的卓越,不管男女性別,也會被尊稱為“先生”,比如我們說:宋慶齡先生、楊絳先生﹔而最常用的一種理解,是老師,“為學為師”的“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師者,人之模范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生”。“先生”二字聽起來的親近且大氣,可以俯身耕耘,也可以仰望星空。同學們作為首都師范大學的畢業生,不管今后你當不當老師,都要有先生的胸懷,先生的風骨。離別在即,我想與同學們談談“先生”,與大家共勉。

先生是“擔當”。“先生”承載著家庭和民族沉甸甸的期待,“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從個體而言,教育使人成為人,我們當中有誰不是教育的產物呢?教育改變命運,“先生”就是那個改變學生命運的人。能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來,能幫助學生成長,培育人、教化人、發展人、成就人,善莫大焉。從民族而言,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就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這是“先生”桃李滿天下的由衷喜悅,也是中華民族“夢之隊”筑夢人的豪情壯志。習近平總書記說,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一個人的青春是平庸無奇還是璀璨奪目,“擔當”堪稱關鍵變量。有擔當的人,就如魯迅所說,“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即使處於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潛心積蓄站起來的力量。中華民族的未來,靠的就是千千萬萬“先生”勇於擔當的使命和責任,我希望首師大的畢業生可以譜寫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先生是“修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古人所講的人生三境界。作為先生,就需要率先垂范,不僅有“學識”,更加要有“修為”。“修為”是理想和境界,“修為”是胸懷和格局,“修為”是品格和操守。如果你立志成為先生,也就意味著選擇了更高的道德操守標准。今天,坐在你們中間的,有攜筆從戎,在2017年西南邊境對峙形勢最嚴峻的時刻,駐守在海拔4300米的邊境線,保衛祖國安全的退役士兵﹔也有在陌生老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毫不猶豫伸出援手卻不留姓名的同學。他們用行動詮釋了首都師大學子深厚的愛國情懷、高尚的道德情操。同學們走上工作崗位,更加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句話,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用自己的“修為”詮釋理想,以高尚儒雅的人格魅力贏得敬仰,以模范的言行舉止樹立榜樣,把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到人們的心中,真正成為總書記所說的塑造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先生是“學識”。一定意義上,“先生”就是知識分子的別稱。我們身處變革的新時代,面對新變化、新事物,更需要扎實的“學識”。“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面對洶涌而來的信息時代,社會需要具備靈活性、適應性、自主性、合作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成為終身學習者,我們要始終處於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要像總書記所期許的那樣,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如果你是作為老師的先生,那就應該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為了給學生知識的亮光,老師要吸進整個光的海洋。要記住,教師不是“育分”而是“育人”,不是培養“考生”而是培養“學生”。如果你是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先生,就應該像在座的一位同學那樣,他在實驗室的兩年時間裡進行了400多次嘗試實驗,失敗300多次堅忍不拔,終獲成功。如果你將來從事藝術類工作,就要以崇德尚藝的精神,研發無愧於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爭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先生是“仁愛”。“仁者愛人”,“先生”必定是“仁者”。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中國教育家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些感之於心、發之於口的心語,讓一代又一代人怦然心動,這是為人師者的大愛和仁愛,這是他們如夢如歌的人生。有的同學從事教師職業,最重要的就是秉持仁愛之心。我們不是要去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要去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從不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有的同學會從事科研、文學創作、管理、新聞,法律、工程技術、藝術等工作,同樣,首先要建立的心理狀態就是熱愛,惟有如此,你才能把對工作的熱愛傾注到你的服務和管理的對象中,這是所有有重大成就者最寶貴的經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畢業歌》中那句充滿激情的歌詞:“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你們即將離開美麗的首都師大,但校園裡,你們的腳印還在,你們的笑聲還在,你們的朗朗讀書聲還在,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還在。無論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天涯,母校都在注視著你們,牽挂著你們,陪伴著你們,祝福著你們,祝福你們事業有成、生活幸福,祝福你們一帆風順、鵬程萬裡!

祝福各位同學,祝福各位“先生”!

謝謝!

(責編:王仁宏、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