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來,300余萬名大學生參與“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
筑夢路上 青春昂揚
“希望你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
4年來,300余萬名大學生參與“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以下簡稱“紅旅”活動),他們牢記總書記囑托,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城鄉社區,接受思想教育、加強實踐鍛煉。從2017年的100多支團隊、40余項落地協議,到2020年的20多萬支團隊、1.9萬余項合作協議,“紅旅”活動呈現出勃勃生機,一堂融黨史教育、國情思政、創新創業、鄉村振興、紅色筑夢為一體的“人生大課”正在形成。
一堂黨史教育大課、國情思政大課
“作為成長在紅船旁的大學生,怎樣挖掘嘉興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船故事,讓紅船精神入腦入心,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在努力的事情。”2017年,嘉興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王金超與同學們一起參與“紅旅”活動,發起成立了“初心公益”團隊。
為了豐富紅色教育形式,“初心公益”團隊創作話劇《初心》,把黨的一大的故事搬上舞台,展現出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創作話劇的過程,也是我們深入學習黨史、接受精神洗禮的過程。”王金超說,“我們的話劇還走進了企業、鄉鎮、中小學,並通過短視頻等方式推廣傳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初心》已走進52座城市,演出近百場,觀眾達50萬人次。”
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學黨史、悟思想中傳承基因、賡續傳統、堅定信念、淬煉思想、磨礪本領,“紅旅”活動已成為一堂黨史教育大課、一堂國情思政大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走進延安、井岡山、西柏坡、古田等革命老區,追尋革命先輩偉大而艱辛的創業史﹔走進安徽小崗村、黑龍江大慶、寧夏閩寧等地,感受不畏艱辛、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學生們以“科技中國小分隊”“健康中國小分隊”“幸福中國小分隊”“教育中國小分隊”“法治中國小分隊”等形式,書寫出新時代高校學子的使命擔當。
回憶起參加“紅旅”活動的經歷,華南理工大學學生、第五屆大賽“紅旅”賽道獲獎選手陳可說:“在這個舞台上,大家有不同的項目,但立志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理想與熱情是一致的。”正因如此,陳可畢業后選擇繼續完成項目,建立起規劃、設計、運營“一體化”的鄉村建設模式,目前已在粵北和珠三角地區70余個村庄付諸實踐。
今年,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紅旅”活動在江西井岡山啟動,“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革命烈士袁文才嫡孫袁建芳等在啟動儀式上講授黨史教育課。
一堂鄉村振興大課、創新創業大課
“依托學校規劃學科優質平台,我們在浙江台州市黃岩區駐扎8年,探索鄉村產業選擇和產業發展,打造出鄉村產業振興一體化智慧服務系統。”同濟大學“掌上智村——鄉村產業振興一體化智慧服務系統”項目負責人、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徐浩文談起“掌上智村”平台,信心滿滿:“我們目前已與17個縣市展開合作,線下建成36個工作站。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更新案例庫,完善運營模式,助力產業振興。”
“將秸稈等投放到相關設備中,產生的氣體類產物經處理可得到天然氣,產生的液體產物、固體產物對改良鹽鹼地有顯著效果。”吉林大學“豐糧滿倉——液化農業廢棄物改良鹽鹼地 打造第二糧倉”項目負責人、化學專業學生翟夢坤一直努力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我們利用秸稈液化物進行玉米種植試驗,增產率約為15%。”
“針對井岡山林地多又是旅游勝地的特點,我們在發掘野生百合資源的基礎上,打造‘大百合生態農業+旅游’的產業發展模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井岡山大學項目團隊負責人、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馮校對於能夠為革命老區經濟發展作貢獻感到十分自豪:“如今,荒山變成了農民致富的幸福之山。”
…………
緊扣創新驅動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推動高校智力技術資源與社會市場資源精准對接,“紅旅”活動已成為一堂鄉村振興大課、一堂創新創業大課。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組織58.3萬個創新創業項目參與“紅旅”活動,對接農戶近150萬戶、企業4萬余家,簽訂合作協議4萬余項。
此外,大賽還建立了國家、省、校三級活動機制,廣泛動員全國大學生參與。學生們通過對接活動,主動聯系科技、農業、文旅等部門,深入調研地方經濟結構,征集當地農產品種植和銷售、文化旅游規劃等方面的需求,開展項目前期接洽、需求溝通,最終簽訂落地合作協議,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地方發展需求的精准對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紅旅”活動把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了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樹立了新的人才培養觀、新的教學質量觀。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12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