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2018畢業季·最后一課>>新聞列表

2018畢業季的“最后一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寄語畢業生:青春擁抱時代 使命引領未來

2018年06月25日12:4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18屆同學人生的大日子,是專屬你們的榮耀時刻,5307名本科生、3071名碩士生、276名博士生圓滿完成學業。作為校長,我和你們一樣無比喜悅、無比激動。在此,向全體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也請你們和我一起,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老師,以及關心和幫助過你們的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就從西電的學生變成西電最年輕的校友了!回首過去,在海棠、竹園、丁香朝夕相處的兄弟姐妹,在大活、E樓、F樓徹夜研發黑科技的團隊小伙伴,在主樓、實驗室、圖書館指點迷津的良師益友,會成為你們一生留在心靈深處最值得珍惜的人。熱議總書記的回信,自編自演的話劇﹔碧波蕩漾中劃著賽艇看世界,終南山下誦讀文化經典﹔集體吐槽迷宮一樣的B樓,發現食堂驚艷的蔥油拌面﹔感受春天東區小花園每一縷陽光、夏天運動場上每一次吶喊、秋天銀杏大道每一片落葉、冬天鐘樓廣場每一場雨雪。歡聲笑語、酸甜苦辣都是西電留給你們的獨家記憶。“一朝西電人,一生西電人”,無論時光怎麼流逝,“西電人”就是我們共同的口令和永恆的情懷。

你們是我作為西電校長送走的第一屆畢業生。7個月來,我一直在感受著西電、感受著你們。你們的責任意識、創新精神,你們的自信堅定、活力迸發,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你們之中,有組織被總書記點贊的“紅色文化筑夢之旅”的曹東杰同學﹔有獲得陝西省大學生自強之星、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的李子晗同學﹔有毅然回鄉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吾麗孜娜同學﹔有連續4年獲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國際留學生阿莫瑞同學﹔有以本科生身份在國際學術會議發表高水平論文的豐一帆同學﹔有獲得微軟創新杯中國區總決賽冠軍的王世楷同學﹔還有2018屆每一位優秀的畢業生,你們都是最棒的!你們把人生最激情、最寶貴的青春時光銘刻在這座校園裡,成就了西電流光溢彩的一頁。我為你們喝彩!為你們驕傲!

進校之初,相信你們跟我一樣,都為西電歷史上創下的多項全國第一而震撼﹔離校之際,我非常自豪地告訴大家,在你們快樂成長的這幾年,母校也在加速奔跑:國家三大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信息感知協同創新中心行業第一,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並列全國第一,工程學、計算機科學ESI排名進入世界前1‰,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全國第一進入首批示范建設行列,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雙創大賽金獎數並列全國第一,獲得國際數學建模競賽歐拉特等獎,諸多榮耀,你們既是近距離的見証者、受益者,更是最光榮的參與者、創造者。

畢業前后,大家議論得最多的一定是去哪裡工作、待遇怎麼樣。我知道,你們是BAT這些互聯網巨頭,中國電科、中國航天等軍工重點單位、大批優秀企業競相爭奪的對象。很多學生還未畢業就被預定得差不多了,這也是人才培養的“西電現象”。在座的一些同學,甚至拿到了50萬以上的年薪,我為你們感到高興。但是,西電的價值、你們的人生價值,遠遠不是一份優渥的工作、賺得的金錢多寡可以定義的。因為你們未來要面對的,是史上最大規模、競爭最激烈,最為激蕩人心的變革時代,在0與1奠定的宏偉信息大廈之上,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絕對界限會被打破,我們生存的地球將變為一個智慧地球。

在這個不可逆的智能化大潮中,變革每天都在上演。計算機出現之前,程序員是不存在的﹔人工智能出現之前,人機結合是難以企及的未來技術﹔特斯拉出現之前,智能生態汽車是無法想象的產業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時代就是被這些顛覆性技術和無法想象的模式所改變的。

母校正緊跟時代一起改變。我們部署了“三步走”發展戰略,重點關注兩大任務:一是實施以人事制度為核心的綜合改革,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芯片技術、空間科學、IT+醫學等領域重點布局,建設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這就是西電的“追趕計劃”﹔二是實施以技術為驅動的教育現代化,通過雲計算+教育、虛擬現實+教育、大數據+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方式,變軌超車,在不斷轉化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的基礎上,樹立信息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標杆。這就是西電的“超越計劃”。

我們的校友也在跟著時代一起改變,在其領域內定義了我們可以達到的新高度。5月27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電專場,我們以3612億的引資額度,創造了西安市的新記錄,再一次印証了“西電現象”的力量。“西電現象”,我稱之為“五多”:院士校友多、將軍校友多、創業英雄多、航天總師多、所長總工多。從他們身上,我們不難發現融於西電人血脈的三個共同特質:將生命體驗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有立於時代之先永不止步的追求,有堅忍不拔的行動力,這恰恰就是我們西電精神最生動的體現。這也是我對你們2018屆畢業生的由衷期盼。

一是希望大家堅守西電的精神底色。傳承西電愛國為民的使命意識,銘記西電人骨子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不輕易被紛繁的社會所迷惑,不輕易被多元的價值所動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西電人,以家國情懷指引成功之路,用青春報效祖國﹔傳承西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進取意識,敢於走前人未曾走過的路,樂於看前人不曾見過的風景,讓時代之光聚焦在你們的身上﹔傳承西電求真務實的進取意識,以奮斗者的腳步丈量“想到”與“做到”之間的距離,詮釋奮斗以成、圓夢未來的成功密碼。

二是希望大家永葆西電的創新本色。創新是西電的傳統,西電的發展和成長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這也是學校在培養大家的幾年中最為看重的能力。什麼是創新?創新就是為了有效解決問題,建立一種新的函數關系,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條件及其組合引入原有體系中,從而發現或產生新事物、新思想的過程。因此,創新能力歸根結底就是突破舊的思維定勢,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大家的學科和職業分工高度細化﹔與此同時,過去看似毫無關系的知識、理論、方法、技術、手段、資源之間又高度交叉滲透,我們面臨的問題將越來越復雜,多個相互關聯的子問題,涉及的多重要素甚至會完全超出我們現有的專業知識范疇。在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就在一定程度上,從一般意義上的解決問題,演化發展為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按照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中的提法,以后“對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和系統性技能的需求,會遠遠高於對身體能力和知識性技能的需求”。這就是新時代的新創新。我相信,通過幾年的學習與實踐,在創造性地解決復雜問題方面,西電已經賦能給大家了。希望大家無論在何種崗位上,都能夠自信地、融會貫通地學會跨界引進新的函數關系,在不熟悉的領域也有方法了解並提出自己的方案,以“求異”的思維去提升“求變”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以“解決問題”的目標去提升“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書寫屬於你們青年一代的創新傳奇。

三是希望大家延續西電終身不輟的亮色。不僅繼承傳統、鞏固優勢,還不斷拓展開辟新的戰場,不斷確立新的優勢,是西電在不同歷史時期都能立於時代之先的終極武器。不斷適應新變化,方能立於不敗、不可替代,對一個學校如此,對每一個個體亦如此,身處人工智能時代的我們,尤其如此。今天,知識半衰周期已經由剛開始的100年急劇縮短至3年,換言之,三年后你們在知識上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老人兒”了。不能適應時代不斷get新技能,就會被其他人取代,就會被機器“秒殺”。一成不變的知識、永遠管用的技能和終身不變的職業成為歷史﹔“20多歲之前是學習,20多歲之后是工作”的界限也將不復存在。中國古語講,“學不可以已”﹔今天,終身學習就是AI時代生存的第一法則、成功的第一捷徑。網上有句雞湯:隻有不停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用在此時卻再合適不過,這也正如柳傳志校友所言,年輕人應該做“奔日子的人”,而不是隻“過日子”的人,“奔日子的人”才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力。希望大家離校之后,能夠時時歸零,持續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用不被淘汰的競爭力,成就不可替代的自己。需要注意的是,終身學習不僅僅指向知識技能,還指向情感處理能力和深度交流能力。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這是21世紀終身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你們每個人一生成長的支柱。

同學們,上周,我們在一起合拍了西電史上首張4米長卷“全家福”,定格了每一位同學的笑臉,也定格了母校對你們的不舍和深情。今天,你們就要踏上未來的征途,在廣闊無垠的天空中翱翔。不管你們走向何方,母校一直在這裡關注著你們,牽挂著你們,並永遠歡迎你們隨時回家。請記住:母校永遠是你們最堅強的后盾、最寧靜的港灣、最溫暖的精神家園!

最后,祝願你們都有一個最美好的前程、一個最燦爛的人生!謝謝大家!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