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考志願咨詢:“大數據+人工智能”靠譜嗎?

2018年06月23日09:41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每年高考過后,填報志願就成為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各路志願咨詢服務機構也應運而生。

今年,不少高考志願咨詢機構搭上了人工智能的“便車”,聲稱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推出的咨詢服務能提高預測錄取概率。

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為此進行了採訪。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發現,利用大數據進行志願填報的產品不在少數,收費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進入某“高考志願咨詢”QQ群,群內推薦的一款智能化志願填報產品在頁面中反復推送。該產品介紹頁面顯示,消費者隻需購買298元的產品卡,便可根據考生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志願推薦。該產品聲稱由高校數據分析團隊研發,借助數學模型能准確預測各大院校投檔線,“85%以上的院校的投檔線預測偏差在5分范圍內”,並根據考生成績自動得出多種院校組合供選擇。

隨后,記者查詢經營該產品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有“信息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等相關經營許可,但並沒有“教育咨詢”或與教育教學服務有關的經營事項。

記者以考生身份致電該產品運營人員咨詢錄取信息的相關情況,對方很肯定地表示:“我們有渠道獲得數據。”但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只是,不能保証是最新的。”

採訪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平台以“后台有10年的教育部報考數據可供參考”作為賣點,還有一些咨詢機構客服人員明確表示,有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數據,數據是相當准確的。

“很多數據和信息,我們不知道從哪裡找,找到了也不會看,花點錢找人幫我們分析預測,可以接受。”購買了咨詢產品的考生家長宋先生表示,聽說他們手上有不少相關部門的內部數據,這些是不是有點用?

然而,近期北京、江蘇等多地教育考試院紛紛公開澄清:除了可以向社會公開的信息外,不會對外提供任何招錄信息,沒有與任何一家機構合作過。

“考生和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大數據分析進入志願填報領域,條件上仍有所欠缺。”上海大學教授葉志明認為,運用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方式,或許可以在知分情況下,得出學生被某高校、某專業錄取的概率。“但以往考試錄取也有‘大年小年’之說,短期數據表達的趨勢難以給出准確預測。”

一些信息領域業內人士也認為,大數據可靠的前提在於數據的完整性和准確性,即使解決了這一問題,以數據為基礎,構建精准有效的數學模型也並非易事。

“比起盲目跟風、僅從外界給予的信息來確定志願方向,倒不如在選擇時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教育專家認為。(記者 於靈歌)

(責編:劉婧婷(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