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銳意進取 大連勇向教育改革深海

2018年06月19日09:22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大連,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是東北最大的港口城市,因經濟發達、環境優美,被譽為“北方明珠”。近百年來,這座城市書寫著不平凡的歷史。

改革開放40年來,大連的教育事業發展,如同這座城市一樣富有色彩。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每年發布的全國38個主要城市《公共服務藍皮書》中,大連基礎教育滿意度2017年居全國第2位。

人民群眾對大連教育的滿意度來自哪裡?體現在義務教育方面,全市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8.1%,擇校率不足1.1%﹔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方面,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共接收15.7萬名隨遷子女,全部實現就近免費入學、混班教學﹔全市所有縣區以較高質量通過均衡驗收,教育公平得到較好保障……

大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下功夫提升學校的質量內涵,執著追求大連教育的發展品質……多年來,特別是在和千家萬戶緊密相連的基礎教育發展上,大連以勇於改革的氣魄,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實現發展的換擋升級,這裡的教育不斷向深處前行,這裡的教育和這座城市的發展同頻共振。

勇於探索,教育不斷前行的“動力源”

對在大連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賈聚林來說,如珍珠般散落在大連海濱沿線的島嶼,是他的摯愛。因為這裡有著迷人的風景,更有著在海島上研究、切磋教育問題、尋求教育再出發的激情與點點滴滴。

那是1993年的夏天,時任大連市教委副主任的他與7名同事來到一個小島上。這一次,他們要“創生”的,是后來在大連乃至遼寧省都赫赫有名的德育“八八二”工程。

為集中精力,他們主動屏蔽了一切通信方式,連續10天就如何做好德育充分地探討,熱烈地開展頭腦風暴。而每天的調劑,就是下午下海暢游一番。

那時,經過改革開放后十幾年的發展,大連已在全市范圍內取消重點初中、取消小學統考,有力減輕了學生和家長不必要的負擔。與此同時,高中錄取“指標到校”初步試行,課堂教學改革也有聲有色。可以說,大連的基礎教育已經取得很大進步。

但是,大連教育人沒有沾沾自喜。他們敏銳地注意到,學生文化課成績上去了,但道德素質卻沒有相應提高。有的學生臨近畢業,感覺終於脫離“管束”,在教室裡扔了一地的零食包裝、撕碎的書本,甚至還有煙頭。

“八八二”工程應運而生。“勤、儉、智、恆”等“八心”,“仁、義、敬、公”等“八德”,這八心八德和愛國意識、公民意識一起,構成了大連德育教育改革的新起點。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八八二”工程實施后,大連中小學生文明素質明顯提高,該市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如今再回首這段往事,早已退休的賈聚林感慨:“那段不斷嘗試、改革的歷程讓人無法忘懷。”

“以改革創新推動發展,以改革創新促進發展是大連教育發展的傳統。”大連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趙陽說,改革是大連教育40年發展最鮮明的主線,也是大連教育不斷升級的動力之源。

如今,大連在全國頗有影響力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源於先行一步。早在1996年,大連便成為全國最早在義務教育階段提出和實施區域教育均衡化的城市。當地逐步探索出強化政府職責、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並且在實施指標到校、教師交流等關鍵環節摸索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辦法和政策。

“大連始終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核心任務。”市教育局副局長鞠振偉說,大連作為東北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和窗口,發展好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關乎城市的吸引力和城市的幸福感。“浪漫之都”大連需要有堅實的教育根基,為了這樣一個目標,大連在劃片招生、電腦派位上嚴守公平底線,並且在辦好每一所學校上凝心聚力。

如何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最近5年來,大連持續以改革深化發展。當地創新實施“區際組團辦學”,按照“區際組團辦學、全域資源共享、城鄉對口幫扶、全面均衡發展”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組建城鄉對口幫扶“四大教育組團”,實現在學科教學、教育教學管理、教師培訓、校園文化等方面全市城鄉優質資源共享,全方位努力提升義務教育整體質量。

當前,特色學校發展聯盟行動正在大連深入開展。為實現以特促優、以優促特、以特帶弱、以強補弱,促進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整體優質、均衡、特色發展,從2014年起,大連市先后組建教學特色聯盟、小學德育特色聯盟、隊伍建設特色聯盟、人才培養特色聯盟、藝體教育特色聯盟、學校管理特色聯盟、初中德育特色聯盟、人文關懷特色聯盟、科技創新特色聯盟等十大聯盟,組織優質學校和后發展學校入盟抱團發展。各聯盟學校通過開展專題研討、論壇沙龍、實地觀摩等活動,在學校發展理念、思路和方法以及課程改革、教學管理、教研科研、隊伍建設、校園文化等方面全方位開展交流與協作,資源共享。

遵循不斷增強育人質量的思路,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增長才干,大連市建成創新實踐學校、18個素質教育中心和80個校外社會實踐基地。同時,制定了基地課程標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活動能力,分層次、分階段設計不同年齡段的活動內容,每年到基地開展學習實踐的學生達63萬人次。

“當前,大連將城鄉教育一體化作為義務教育發力的重點,在此前推進全域均衡探索的基礎上將重點在教育集團化、特色發展聯盟等方面進一步改革探索,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趙陽說。

銳意進取,教育品質提升的關鍵

每個新年過后第一個工作日,對大連市甘井子區的干部們來說,都是一個重要而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全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區直各單位、各街道主要領導,都要齊聚一堂,商討全年的教育工作。

這就是甘井子區著名的“新年議教會”。這個議教會每年初雷打不動,至今已經開了31次。

1989年,為堅決落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的戰略,當時的區委、區政府決定,在每年元旦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召開區四大班子的新年議教會,議論和規劃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推動教育立區、教育興區、教育強區的區域發展方略。

多少關乎全區教育發展方向和動能的教育議題,都是在議教會上議得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經部署,便迅速落實。30余年來,無數大事小情點滴匯聚,推動甘井子區教育穩步前行——

2003年,實現辦學設施標准化,使當初的五年規劃四年完成﹔2013年,成為遼寧省首批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2015年,成為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典范區……“新年議教會,就是我們的傳家寶!”甘井子區教育局局長趙剛說。

富有先行精神的大連教育離不開改革開路,但是對於教育品質的追求更離不開銳意進取的精神。“大連教育每前行一步,面臨的問題都很多,這需要我們以進取的精神去破解。”正是以問題為導向,大連的教育人不斷向著提升教育品質進發。

2015年8月,在原金州區和普蘭店區的基礎上,大連金普新區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第10個國家級新區,也是東三省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金普新區甫一成立,就面臨一個教育難題。作為地域整合的新區,金普新區內既有條件較好的社區,也有農村地區,學校之間差別懸殊,辦學質量參差不齊。與此同時,高規格新區的成立吊足了老百姓的胃口,群眾普遍希望,既然都在新區,孩子們就應該享受到一樣的教育。

不僅如此,新區還承擔著引導經濟結構轉型,吸引高層次人才和資本涌入的重要使命。工作可謂千頭萬緒,重點怎麼抓?

最終,金普新區社會事業局明確思路實施集團化辦學,並且與其他集團化范式不同的是,關鍵是要“讓教育家到農村辦學”!就這樣,牛朝霞、汪振義、張厚東等3位響當當的當地教育名家分別走馬上任,到金普新區的東部、西部和北部3個教育集團分別擔任集團學校校長。

原本在城區名校擔任校長的牛朝霞,初到農村學校時,被那裡落后的教學條件震驚。送她履新的好友、同為城區名校校長的劉慧楠忍不住流下眼淚:“朝霞,以后你在這裡需要什麼幫助,盡管說!”

面對相當大的現實落差,名校長選擇的是努力改變。經過近3年的艱苦努力,這些農村地區和新興地區的學校發生了令人驚異的變化。像西部教育集團,在汪振義校長的帶領下,集團7所學校建立起了目標共同、責任共擔、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辦學質量獲得了較快提升。“融合已經進入相當深入的層面,就拿精品校本共享機制來說,像集團中的九裡小學的棒球課、大魏家中心小學的天元課程、紅塔小學的剪紙課程等成為集團校之間共用的校本課程。”

如今,金普新區已成功組建初步實現“在農村地區就地建名校,以名校帶周邊,實現農村地區教育質量與中心區同質同速發展”的目標,新區教育工作社會滿意度多年達到95%以上。

不斷深潛,教育的活力不斷迸發

“追求品質”,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凝聚著大連教育人40年來的追求,也是他們心中緊緊繃著的一根弦。40年來,為了這4個字,大連教育人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在甘井子區教師進修學校,每逢接到新的培訓項目,培訓部主任劉毅輝和副主任孫金波就進入一種“飄忽”的狀態。這裡的飄忽,不是指生活中的飄忽,而是他們的腦子裡,在不停琢磨——

來接受培訓的是什麼層次的教師?具體培訓目標是什麼?教師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如何創新形式,使培訓更豐富,更有內涵,真正起到效果?

他們的“飄忽”,實質上是專業的精益求精。幾十年來,進修學校從最初的幾間平房、兩塊黑板、幾張木板凳起步,發展到如今擁有數字化教研室、高端教研設備、多個功能室。設施在變,不變的是進修學校幾代教職工的信念:讓這裡成為教師自我成長成材的大本營!

一名名新入職的教師在這裡接受初登講台前的鍛煉,一名名年富力強的教師在這裡接受教育技能的再提升,一名名胸懷抱負的校長在這裡完成職業生涯的飛躍。

正是因為深入進而投入,大連教育人的專業精神正在進一步成就大連教育。在這裡,以小微的改革、刻意的堅持而書寫的教育故事很多很多。

2015年4月的一天,普通高中大連開發區八中校長趙軍在焦急地等待著。樓上的會議室裡,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正在閉門合議。這是遼寧省組織的特色高中實驗學校評選,全省一共隻有18個名額。

在別的學校,專家組都是合議半個小時就出結果。但在八中,專家們已經討論了一個小時。趙軍心裡越來越忐忑,是學校辦學毛病太多,專家意見分歧太大?

又過了半個小時,會議室的門終於開了。專家們主動向趙軍伸出了雙手:“我們討論了那麼久,主要是你們亮點太多。這樣的學校我們以前隻在上海見過,沒想到在東北也能見到。”

那一瞬間,趙軍如釋重負。成為開發區八中校長后,趙軍不忍心讓學生每天在書山題海中掙扎,不想讓學生的眉頭總是緊鎖。他找到了一把開“鎖”的“鑰匙”——人文教育。

八中校園裡,人文關懷無處不在。教學樓特意留出一角,供學生品茗、喝咖啡。這是趙軍特意為之。他發現高中生長時間面臨情緒壓力,於是擺出了一個溫馨的茶室。“當學生們情緒低落,他們總要找到一個可以流淚的地方。”趙軍說。

他還把圖書館建在了教學樓裡。教學樓的大廳四壁皆書,沙發桌椅,一應俱全。原本,這裡要裝修為富麗堂皇的廳堂。臨動工前一周,趙軍和教師們對著設計圖,越看越不對,“感覺什麼都有了,但就是不像學校”。於是,施工被叫停,大家重新頭腦風暴。

現在的圖書館式大廳,是學生們學習的空間、討論的空間、休憩的空間。每每看到學生們在這裡或屏息凝神,或輕聲討論,趙軍都感到無比的幸福。

從這樣的點滴入手,課程改革、社團改革、課堂改革,漸漸地,八中形成了獨有的校園文化和道德氛圍。一名學生臨畢業之際,深情寫道:“我愛八中。它使我進步,使我優秀,使我成為了想成為的人。”

深潛,追求的是更好的質量和更足的活力。

周水子小學創立已逾百年,是一所響當當的優質校。然而校長蘭秀玲並不滿足,她召集大家討論:“我們教出的孩子都能拿高分。但是,這就行了嗎?”

一場教學改革應運而生。課堂裡,建起了“目標導學,以評促學”的教學模型。教師們不再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掌握學科知識點,而更關注學生是否領悟了學科思維。

轉型是痛苦的,習慣了舊有教學模式的教師們心懷疑慮。然而,當他們看到新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變化,又激動萬分。常年擔任班主任的劉麗新拿出一疊厚厚的學生自主繪制的思維導圖。在這些以某篇課文為基礎繪制的導圖上,知識點條分縷析,層次分明﹔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一目了然﹔五顏六色的導圖,形式各異。“這都是孩子們自主思考的結晶。”劉麗新從未想到,孩子們思考的空間竟會如此廣闊,更堅定了她把教改走下去的決心。

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努力生長……只是大連教育40年蓬勃發展的幾個秘訣之一。地處黃渤海之濱的大連,日日海浪翻涌!塑造城市性格與未來的大連教育,面朝大海,不斷書寫出蔚藍的篇章。(高毅哲 王友文)

(責編:劉婧婷(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