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北京卷)文綜試卷:貼近時代 貼近社會

2018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繼續在突出考察學科主干知識和核心能力方面進行探索,並取得一定的成果。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認為,試題貼近時代、社會,將學科思維特點與教育改革新理念密切聯系,全面落實了課程標准對於普通高中素質教育的要求。
地理
2018年北京高考地理試卷穩中有變,與時俱進,貼近生活,體現了與學科素養的良好銜接。
1.強調地理主干知識,強化地理知識體系
考題注重考察基礎知識和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如涉及到不同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人口與城市、生產活動等知識的考題,需要學生進行系統分析。
2.注重考查讀圖能力,體現地理學科特色
18年北京卷體現了地理“無圖不成題”的學科特點,例如要求考生通過對“北半球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的判讀,推斷區域內的天氣狀況和時令。
3.重視學科核心素養,注重綜合思維運用
北京卷一直注重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方或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
4.材料聯系熱點、貼近生活,側重傳統文化
近年來,北京高考選材愈加貼近生活,響應時代,如川藏鐵路建設、鄉村振興計劃、中國與多米尼加建交、中意文化交流等都成為考察載體。此外,中國傳統文化依然是重要切入點,如二十四節氣,今年延續了往年的設問思路,再次涉及冬至、小滿、夏至等節氣﹔還以傳統“陶文化”為背景對學生進行考察。(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 曹玉葉)
歷史
2018年北京歷史高考試題,在總結近年高考試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貫徹和強化“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標,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理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豐富多樣的素材為載體,反映重要的歷史現象、事件和重大歷史發展,突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的考查。
1、立足主干,考查鮮明。
2018年北京卷歷史試題考查的知識點相對集中,並且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在備考中要以主干知識為核心,深挖、拓寬、廣聯、多練、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2、材料呈現方式多樣,考察形式靈活多樣。
除文獻史料外,注重圖表,地圖,漫畫等材料的考查。
3、材料內容貼近熱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試題注重弘揚政治主旋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試題當中,同時引導學生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4、從能力考查上看,重視核心素養的考查。
在試卷設計上,除了凸顯教育性,還強調學科思想與基本方法,比如正確的歷史觀,基本的時空觀念,以及史料處理、歷史理解、闡釋與論証等方法與能力。從史學、歷史與現實的對話為主題,考查學科基本素養,滲透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處理好二者關系既是命題的核心任務,也是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根本。(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 徐愛華)
政治
高考政治北京卷緊密聯系時事政治,把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成果、優秀傳統文化等融入考試內容,不僅重視試卷上的高分數,更重視學生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培養。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試題引導學生關注改革大背景下政府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等內容。當代中學生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增強主人翁意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基礎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試題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哲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北京卷部分考試題的設問方式更加綜合,同一題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四個角度,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試題從多個角度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建筑窗的設計,《詩經》中古老的物物交換,紫砂壺等題材的選擇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總之,試題體現高考內容改革精神,突出學科基礎知識、關鍵能力考察,實現了高考的選拔功能,起到了引導中學教學的積極作用。(來源: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 孫倫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