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健康 擦亮“心靈之窗”
教育系統開展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綜述

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居高不下,“小眼鏡”比比皆是。中小學生視力下降已經影響到整個民族健康素質和國家競爭力的提高。採取怎樣的方法和措施,才能破解難題,擦亮青少年的“心靈之窗”?為此,教育部門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
多年來,教育部從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入手,通過規范辦學行為、建章立制、普及眼保健操、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等舉措著力遏制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建立起了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青少年近視防控體系。
創新機制,多部門聯動防控近視
調查顯示,學生近視雖然有遺傳因素,但絕大部分是后天因素使然,其主要影響因素是不良的用眼行為和環境,不良光線、閱讀姿勢不正確、過早近距離高強度用眼都是誘發近視的原因。
“近視一旦產生就很難逆轉,也不能等到出現問題再去治,防控工作必須從源頭開始。”湖北省武漢市教育局一位相關負責人說。
然而,長期以來,學生近視防控普遍存在“缺乏統一領導體系、缺乏全面系統資料數據、缺乏資金投入、缺乏有效監管”及“衛生、教育條塊脫節,臨床與預防學科脫節”等難題。為此,從2005年起,武漢以政府名義連續下發文件,以問題為導向,創新、健全了組織管理與保障機制。在政府主導下,多部門參與成立了市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門統一組織管理,衛生部門負責業務指導,市視防中心作為實施主體,團市委市青少年宮提供工作場地,納入每年專項經費預算,把防控工作落到實處。通過一系列努力,武漢學生視力健康素養得到較大提升,重點監測學校標准化視力低下率實現了“三連降”。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近視防控工作重點抓行政、專家、專業三支保障隊伍。“行政工作隊伍方面,由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設專人專崗,同時聘請專家顧問,為視力健康干預工程提供科研保障和技術指導。同時,我們依托河北省眼科學會百余名眼科醫師,開展師資培訓、科普和篩查數據分析等工作。”石家庄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石家庄建立了7個視力基地,面向主城區30余萬名中小學生每年進行4次視力篩查,防控效果顯著提升。
扎實開展評價是推動相關工作,確保見實效的重要手段。長春市寬城區根據每年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測獲得的數據,加強對學校視力不良降低率的評比,並將檢查評比結果作為學校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年終考核,督促學校規范有效開展預防近視工作。
教醫協同,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青少年近視防控有了醫療部門做支撐,專業性強、可信度高。2016年,教育部會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協同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5項要求:一是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納入衛生、教育發展相關規劃﹔二是組建省級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專家隊伍﹔三是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融合健康教育、監測預警、綜合干預、跟蹤管理等內容的長效防控機制﹔四是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綜合考核指標﹔五是注重早期發現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問題,探索建立兒童青少年屈光發育檔案,做到視力異常早發現、早干預。
1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200余萬元的裝修改造和設備投入……2017年6月,沈陽市沈河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正式啟動。防控中心針對屈光不正、弱視、斜視等視力健康問題,開展宣教咨詢和監測評估,提供全面的視力健康管理服務。
黑龍江省教育廳將青少年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納入“健康龍江行動”,明確了衛生部門的職責,依托衛生部門在全省設立32所醫療機構,義務為學生開展視力篩查、宣傳教育等活動,加強技術指導,對近視學生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2014年10月,天津市北辰區教育局與北辰區婦女兒童保健中心以及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聯合開展相關行動。截至2017年底,北辰區已有6萬余名兒童從中受益,全區38所幼兒園、42所學校和1所特殊教育學校的4萬余名學生接受了眼病篩查,結果呈陽性孩子的信息將及時反饋給學校和家長,切實做到早治療早干預。
遼寧省鞍山市教育局抓住關鍵環節,採用專業機構提供的預防近視方法,給接受視功能訓練的學生佩戴雙光眼鏡和疲勞抑制鏡。“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眼睛健康檢查+視功能檢查、訓練+佩戴預防眼睛疲勞眼鏡+一年級學生使用矯姿視力架’近視矯治模式,對學生假性近視矯治率和真性近視控制率均達到90%以上。”鞍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家校協同,每天都是愛眼日
保護眼睛,預防近視,不僅是學校和政府的事,更是家庭和社會的事。不少地方積極推動家校協同,將愛眼護眼行動貫穿於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在浙江省杭州市大關小學,“和電子產品保持適當距離”已成為所有家長和孩子的共識。家長們積極配合學校提出的“15分鐘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時”假期電子產品互動口號,切實監督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確保孩子不迷戀網絡游戲。
哈爾濱市虹橋一小推行“防近視工作家本化”,以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和召開家長會等形式普及科普知識。教師家訪時與家長溝通學生的視力情況,指導家長及時對孩子進行矯正和治療。倡議家長教育和引導孩子讀書看報看電視時間不要過長,尤其要控制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合理保護眼睛。
江蘇省揚州市教育局則創建了中小學生健康教育資源網。市教育局與市衛計委聯合舉行了首屆全市學校健康教育微課大賽,遴選出了一批優秀微課,中小學健康教育資源網上的資源面向全市60余萬名師生共享。
北京市密雲區通過嚴格規范作息時間、減輕課業負擔保障學生用眼健康。密雲區督促學生每天進行一小時體育鍛煉,自2008年起在中小學推行大課間集體跑步活動,小學生跑步400—1000米,初中生跑步不少於1500米,高中生跑步不少於2000米,在這一系列舉措下,密雲區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此外,密雲區建立了學生視力檔案分段管理制度,對學生視力進行管理,全區學生近視率從2013年的51.83%下降到2017年的49.38%,中小學生近視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記者 董魯皖龍 李小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