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初二高一高二學生是網癮高危人群 專家為家長支招

記者林露
2018年05月31日11:5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有的人藥物、酒精成癮,有的人則賭博、上網成癮。在青少年中,一些學生沉迷於網絡游戲不可自拔,自己行為失范,父母痛心疾首。

最近,福建泉州一位14歲男孩因沉迷網絡刺傷母親,欲從家中16樓跳下,洛江消防大隊趕到家中緊急救援。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教授李玫瑾關注了此事,她把網絡游戲視為一種新的精神鴉片,“能勾人魂魄”。

4月下旬,教育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中小學全面排查學生沉迷游戲等問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發展,成癮性網絡游戲、邪惡動漫等不斷出現,造成一些學生沉迷游戲、行為失范、價值觀混亂等問題,甚至出現人身傷亡、違法犯罪等惡性事件。

“六一”兒童節前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聯合主辦“安全上網 守護健康”青少年網絡游戲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

有的孩子雖然上網很久但並未影響正常的生活節奏,但有的孩子卻會網絡成癮迷失自我。彭鑫,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的一名心理咨詢師,她從業十余年來為很多網絡成癮孩子及家庭提供過指導和治療。她介紹說,網絡成癮可以分為網絡游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網絡關系成癮等多種類型。“網絡游戲成癮佔比最高,竟達到了82%。”

網絡游戲成癮,通常是指沉溺於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體驗刺激、驚險的過程,獲取支配及成就感。李玫瑾介紹說,“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網絡成癮能讓人產生快樂感,它的產生與年齡段、孩子的需求、親子關系、性格都有關系。”

李玫瑾認為,對於沉迷網絡游戲的孩子,家長沒收手機並不能讓孩子回到書桌旁邊。因為沉迷網游帶給孩子快樂感,家長要動腦筋引導孩子找到新的快樂感,才能讓孩子主動把手機放下來。新的快樂感可能源於體育運動項目,也可能是對於軍事和歷史中偉大人物的認知或是其他引發興趣的事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研究所所長孫宏艷通過大數據為記者介紹了網癮高危人群的個體特征與家庭特征。她介紹說,從學段來看,初二、高一和高二是“危險期”﹔從上網地點來看,網癮中小學生中,在網吧上網和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都達到了40%左右﹔從假日生活來看,80%網癮中小學生在網上打發時間﹔此外,那些感到不被理解、人際關系相對較差、對現實生活不滿意或對未來悲觀的學生更容易沉迷網絡﹔在家庭中,如果父母與孩子交流較少,親子活動較少,對孩子粗暴、溺愛或放任,孩子就更容易沉迷於網絡。

“家庭應成為預防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孫宏艷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她建議家長每天花一點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去了解孩子業余時間做什麼﹔教孩子幾招和他人交往的技巧,鼓勵孩子交往三五好友並了解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的一兩種愛好或特長﹔給孩子一個具體的目標,再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培養一兩項家庭的共同運動﹔電腦放在客廳而不是孩子的臥室,給孩子的手機功能越簡單越好,盡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網。

(責編:王仁宏、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