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山東鄆城構建全員覆蓋資助體系 綜合施策暖了貧困生的心

2018年05月08日09:18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我在上四年級,我姐姐在縣城讀高中。”山東省鄆城縣李集鎮四杰小學四年級學生小田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姐倆的學雜費都減免了,就連生活費也獲得了資助,能夠順利就讀。”

而就在前一段時間,由於家庭變故失去了經濟來源,懂事的小田即將面臨退學在家、幫助年邁的奶奶料理家務的窘境。很快,資助政策開始發揮作用:姐姐讀高中的學雜費得到了減免,此外每年還能獲得2000元的助學金。而小田除了免費就讀小學之外,也得到了好心企業家的資助,每月都能獲得300元的生活費。現在,姐弟倆在班裡的成績名列前茅。

小田之所以能迅速被識別和資助,得益於鄆城縣建立的精准扶貧大數據平台。近年來,鄆城縣以精准識別為基礎,構建全員覆蓋資助體系,組織人員到校、進村、入戶,全面排查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情況,建立動態資料數據庫,全面落實各項扶持、資助政策,做到“全面覆蓋、全程覆蓋、全員覆蓋”,確保沒有一個學生在任何學段因貧失學。

“精准,是以規范為基礎的。”鄆城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鄭忠成介紹說,早在2008年鄆城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就申請成為獨立法人單位。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銀行開辦專戶,為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辦理銀行卡,扶貧資助資金直接打到卡上,實現了專款專用。這項工作已經堅持了10年。

“第二個好處就是實現了獨立規范辦公。”在鄭忠成看來,最終達到了人員的專業化和管理的精細化。

目前,縣資助中心的大數據平台,利用系統比對、大數據分析、調查走訪、同學評議等多種手段,能夠精准甄別扶貧、民政、殘聯等相關部門傳來的數據,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分層分類分檔。

依照資助中心分類分檔的大數據,鄆城縣教育局精准施策、綜合施策——

針對學生資助政策,完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2016年以來,全縣共發放各類學生助學金、資助金5640.8萬元,資助學生18075人,確保不讓任何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針對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全縣農村中小學改薄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1.3億元,學校內配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在改薄中,該縣把貧困村學校優先納入改薄工程,優先安排專項資金,並積極建設貧困村幼兒園。

針對貧困村教師培訓,該縣堅持國家、省、市和縣教師培訓項目向貧困村小學、幼兒園傾斜。2016年、2017年培訓貧困村小學、幼兒園教師達365人次﹔選派30名城區教師到貧困村小學、幼兒園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支教。東關小學與省教育廳第一書記援建的張魯集鎮薛河口小學和幼兒園建立了合作關系,東關小學每年派出5名骨干教師對張魯集鎮薛河口小學和幼兒園進行支教。

在地處黃河灘區連片貧困地區的侯咽集鎮雷庄村,記者看到該村新建的幼兒園裡,68名孩子正在教師的帶領下快樂地做著游戲。侯咽集鎮中心學校校長楊其山告訴記者,這個幼兒園輻射了周邊5個貧困村,一下子解決了家長們的后顧之憂,“在貧困村有公辦幼兒園上,這就是最大的扶貧”。

而在臨村的黃崗小學,不僅新建了一棟教學樓有效降低了班額,還擴大了操場面積,讓楊其山校長能夠把自己醞釀和構思了很久的田園課程得以落地和實踐。

政府的積極引導和作為,點燃了民間資助的火焰。在李集鎮胡坑村,在外經商的企業家胡良根,聯合眾多企業家,捐款成立了胡坑發展基金會,不僅資助和獎勵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獎勵學校的優秀教師,發揮了巨大的示范帶動作用。

此外,鄆城縣還以職業教育為手段,積極構建職業教育精准扶貧支持體系,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展能力。每年5月底前,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征求就學意願,引導他們合理選擇就讀學校和專業,確保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貧困家庭初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2016年,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農村初中畢業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比例達到63%,今年將達到80%以上。

今年初,鄆城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被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中心評為全國“推薦學習單位”。鄆城縣教育局局長李宗玉說,下一步,鄆城縣對沒有納入國家救助范圍的學生,將發揮教育內部優勢,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發動貧困村學校任職教師,採取“一對一”的方式,每位教師認領一個貧困家庭孩子,幫助解決其生活和學業困難。聯系城區有關學校與貧困村小學、幼兒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結對子,開展“手拉手”活動。“加大教育扶貧工作力度,鞏固和擴大扶貧工作的成果。”(記者 禹躍昆 魏海政 李士棟)

(責編:於昕君(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