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展示交流活動落幕
“互聯網+教育”引領我國邁向教育信息化2.0時代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孫競 李依環)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實現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的必由之路。今日下午,第三屆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展示交流活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落下帷幕。期間,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實物作品、圖文、視頻、場景體驗等多種形式,向參展人士展示了一系列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深度應用成果。
北京市白家庄小學的學生現場展示自己制作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家庭管家”
協同共享:探索優質資源均衡路徑
目前,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可以提供3100余萬條基礎教育資源的檢索和下載,內容覆蓋1-12年級,共計808個學科版本教材,初步形成了覆蓋中小學各年級各學科版本、更新最及時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且所有資源全部免費向廣大中小學開放,使城鄉學校和師生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同時,各個地區探索運用信息技術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層面,也取得積極成效。北京市採用“市級推基礎+區校建特色”模式,建立“服務監測-績效評價-綜合分析”實效保障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個性化教育服務模式創新﹔雲南通過1+N互動教學,實現鄉鎮中心學校教師同時為所轄教學點學生開課,促進區域內教師跨校教學,解決邊遠貧困地區教師不足,學校開不出、開不齊課程的問題,實現怒江州瀘水市上江鎮、老窩鎮所有學校開齊、開好音樂和美術課。
融合創新:支撐新高考科學改革
上海、浙江是首批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上海市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制度,研發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為高中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的發展狀況和表現提供過程記錄的信息化採集、呈現和基於誠信的管理支持。綜評大數據服務於高中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生涯規劃,服務於高中學校辦學改進和特色發展,服務於高校綜評招生等環節,在上海教育綜合改革中發揮了支撐和引領作用。
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以“技術豐富教育供給方式、實現教育教學精准管理”為思路,浙江省依托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移動學習終端等學習載體,在信息化建設中創新教學方式,建高中選修網絡課程,以多樣化選擇實現了個性化的資源推送。五年內,浙江省設立1384門網絡課程,71萬余名學生在選課,整套教材下載超過12.4萬冊,相當於每個學校下載超過200冊。
內涵發展:助推創客教育蓬勃發展
此次展會還設立專區重點安排創客和STEAM教育的互動體驗環節,3D打印、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形式、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型教與學模式的一系列應用,也為探索跨學科學習與教育內涵化發展提供了啟發和借鑒。展會上,北京市朝陽區白家庄小學六年級學生團隊向圍觀者展示了一款集遠程監控、濕度感應、霧化噴水功能於一身的“管家型”機器人。據介紹,這款機器人由多名同學在參與學校社團、校本課程等過程中合作完成,運用了單片機、3D打印、簡單電路等多學科綜合知識。
廣東禪城瀾石小學演示粵劇體驗平台
由創意彩泥搭成的舞台上,“生、旦、淨、末、丑”幾種粵劇人物在手機軟件操控下,自行旋轉並表演粵劇經典橋段,發出“查督撐”等節奏配樂,這是廣東佛山禪城區瀾石小學六年級學生團隊創作的粵劇體驗平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5年啟動“少年創客養成計劃”,廣東佛山禪城區開始推動區域創新創客教育,搭建起從政策扶持、創客環境、課程普及到評價監督的可持續發展體系,使創客真正落地並取得良好成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