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探究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新模式

大力推進混合式研修,促進教師培訓模式改革

——廣西壯族自治區創新教師培訓模式的實踐探索

2018年04月28日17:5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網絡研修作為學校校本研修的重要部分,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有其獨特優勢。一是在網絡研修環境中,教師可以便捷地獲取大量、豐富、詳實的信息資源﹔二是教師可以利用工余時間移動、無障礙地學習,解決工學矛盾﹔三是使一線教師能在有限財政條件下,也能夠聆聽高水平專家的指導。然而,由於部分地方硬件配置跟不上,甚至無硬件設備、軟件設計不達標、教師自主意識薄弱等方面的問題,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兩張皮”現象依然存在。由此可見,網絡研修沒有充分發揮在線學習的優勢。

隨著教師網絡研修培訓方式的逐步深入,教師培訓逐步重心下移,走向常態化、校本化、社區化。網絡研修與面對面研修有效、深度融合成為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常態化的必經之路。目前,網上研修提供線上資源內容與面對面研修主題內容需求,一線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實踐需求不符,貼合度不夠。平台建設方式由於功能有限,一般無法實現對研修一體化服務的完全性和一貫性支持,較多時候隻能局部或輔助性使用。平台未提供專家、學員、實踐、不同教學環節個性化處理的設計,活動頻率低。線上解決問題及時性、針對性、便捷性不足。組織管理,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常態化設計缺失,甚至停留於低層面的資源共享,與面對面研修的深度融合不夠。

古人雲:“所謂混合萬變,不居一名”,早就道出“混合”之意。混合不在於混合了哪些元素,而在於如何混合。單純傳統的教研活動、網上研修或有形無神的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已經難以適應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滿足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混合式研修。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指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行動指南。根據《意見》精神,廣西自治區正加大力度,整合各方力量探索,推行教師培訓模式改革,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

特色模式並進,全面提升教師培訓質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廣西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劉冰指出,廣西歷來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依托遠程培訓機構,實施網絡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創新教師網絡研修的模式,建立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夯實以校為本的教師全員培訓基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劉冰

·高端引領的“特級教師工作坊”模式

“廣西特級教師工作坊”項目自2010年起,廣西在全區建設了200個特級教師工作坊,基本覆蓋了全區1/3的特級教師,達到對不同層面教師的培養效果。項目以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的專家為引領,組建由特級教師、一線骨干教師參與的高端團隊。同時建立各個特級教師工作坊網絡學習平台,通過資源、遠程互動學習、總結交流、資源管理整合、再學習等方式,有效運用特級教師工作坊的功能。實施八年來,“廣西特級教師工作坊”有效發揮特級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促進所有教師的共同發展,形成良性的教師互動機制,營造良好的教師合作文化。

梧州高級中學科研處主任譚遠森是一名特級教師,也是廣西先進工作者、廣西“八桂教育家搖籃工程”培養對象。他說:“參加培訓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加油站和充電寶,教師隻有參加培訓,極力為自己‘加油’、‘充電’才能為教學能源儲備源源不斷的加以補給,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識來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才能在不斷的社會進步中跟上時代的步伐。”參加培訓后,他組建了《桃李成森廣西特級教師工作坊》和《譚遠森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包括梧州高中、蒼梧中學、梧州一中、梧州二中、梧州八中五所學校的教師,以《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為主題,以課題研究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為抓手,以成員發展為落腳點,通過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主持人引領和專家指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促進成員的專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能力的優秀教師,發揮他們的引領、示范骨干作用,為全市乃至全區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起到輻射作用,並形成一些典型的案例,積累一些豐富的資源,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提升學校的品牌。

圖為梧州高級中學學科研處主任譚遠森上課畫面

·區域推進的“雙師教學”模式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和鄉村教師培訓是中國教育和中國教師培訓的難點及熱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視察廣西時,一位教師代表也提到了,廣西面臨的最難問題,就是鄉村教 師隊伍的結構老化、知識更新速度慢,特別是在村校教學點,不能出來參加培訓,希望能夠創新培訓模式,讓所有鄉村教師都能夠受益。為此,按照總書記提出的指示和要求,廣西做出了“雙師教學”培訓模式的改革。

據教師工作處處長劉冰介紹,“雙師教學”項目2015年9月全面啟動調研,2016年正式啟動廣西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從原來的自治區項目升級為“國培計劃”項目,在義務教育課堂教學視頻資源建設、互聯網+背景下城鄉同步課堂資源共享、鄉村教師培訓、城鎮骨干教師研訓一體、骨干教師工作坊、線上線下混合培訓等方面做了系列嘗試。廣西師范大學至今已建全學科指導專家團隊、“市-縣-區”多級聯動機制、“實驗教師+錄課教師+錄課技術人員”的教師教育發展共同體,實現多學科、多版本課程資源投放與課堂運用。

“雙師教學”模式培訓改革試點項目啟動以來,在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來賓、百色、崇左7市34個項目縣68所學校借助網絡開展“城市+鄉村”教學模式。根據“互聯網+鄉村教師‘雙師教學’”模式規劃要求,計劃到2020年,實現廣西鄉村全覆蓋,即“全學段”、“全學科”、“全區域”覆蓋。“雙師教學”模式基於遠程授課的網絡平台,由城市一線優秀教師擔當主課堂教學,由鄉村學校作為第二課堂,以遠程直播或錄播的形式為農村學校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名師的傳幫帶將對鄉村教師進行一次全程的陪伴式培訓,破解鄉村教師知識老化的問題,有效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能力。

·重心下移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

2015年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對改革實施“國培計劃”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調整“國培計劃”實施范圍,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培訓主要對象調整為鄉村教師,這要求對“國培計劃”項目設置進行優化調整,創新培訓模式,下移管理重心,強化基層教師培訓機構參與,確保鄉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廣西“國培計劃”從2015年起下移管理、培訓重心,發揮各地市、培訓機構主觀能動性,優化調整,創新區域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

南寧市作為廣西的省會城市,較早的提出了打造網絡研修社區,逐年來,網絡研修社區也在不斷的改革。例如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承擔的2017年南寧市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培訓項目,通過與南寧市教師培訓中心合作,在研修社區內,打造了10個名師工作坊,指導引領120個骨干教師工作坊和16個示范校的40個示范性學科工作坊,覆蓋南寧市直屬和14個縣區的中小學校。為使遠程校本研修與常態化校本研修相結合,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同時承擔了送教下鄉項目,邀請一線的名專家到鄉村學校,為教師們傳經授寶,讓鄉村教師聽到來自大山外面的聲音,頗受歡迎。

圖為2017年南寧市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培訓項目培訓者培訓班

轉變培訓觀念,抓住混合式研修關鍵點

好教師應該是“仰望星空,堅守精神家園”的人,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教育真諦的探索者和守護者。廣西在不斷探索和創新區域研修的新模式中,緊抓關鍵環節,將遠程研修與常態化的校本研修深入融合,走上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路徑。

·以需求為導向,科學規劃設計

廣西堅持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原則,強化區域統籌管理,提升區域混合式研修實效,形成符合不同教育發展水平需要的區域研修特色。鼓勵、引導各地市因地制宜,創新區域混合式研修時間模式,處理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貴港市根據教師的成長規律,堅持以“讓每一位教師都優秀起來,讓優秀的教師更加卓越”為理念, 立足實際開展深度調研,基礎上,根據自治區和貴港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十三五”規劃,針對不同類別、層次、崗位的實際需求,按照“發展為本、質量為准、突出重點、覆蓋全員”的思路,科學規劃項目,精准實施管理,建立梯次發展的良性機制,以骨干為引領,著重解決鄉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薄弱的問題,有效提升鄉村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通過貴港市教育局局長余鋮武和教育培訓中心主任李洪涌介紹了解到,貴港市開展了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著力培養一批在市內外享有較高名譽的名師,引領和提升全市教師的專業水平。推進青年骨干教師領雁工程,努力打造師德師風好、發展潛力大、教育理念新、創造能力強、扎根教育一線的專家型骨干教師隊伍。實施骨干教師大提升工程,建立市、縣(市、區)、校三級中小學骨干教師梯隊。對新任教師進行崗前適應性培訓,為盡快適應新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依托“國培計劃”和“區培計劃”,把校本研修作為教師全員培訓的主陣地,按照“專題+自主”的方式開展全員培訓。通過學分管理,為每位教師在五年培訓活動裡進行整體統籌安排,為教師完成360學時的全員培訓提供機會和服務,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素質能力。

圖為港市教育局局長余鋮武

圖為貴港市教育局教育培訓中心主任李洪涌

·抓關鍵實施項目,完善組織管理

為適應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求,梧州市教育局師訓科科長陳麗萍表示,梧州市在組織開展教師培訓中,遵循“突出重點,覆蓋全員”的原則,重點“抓兩頭、促中間”。兩頭即抓骨干教師隊伍和鄉村教師隊伍培訓,中間即抓教師整體的全員培訓。加強教師培訓工作的系統管理,落實三個效能,全面提升教師培訓質量:突出“統籌”,優效規劃,結合本市教師隊伍建設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統籌規劃國培、區培和市培計劃,實現三級培訓項目的一體化設計和有效銜接、互為補充﹔構建“雙線四級”組織實施體系,即構建“市—縣—校—組”四級的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協同推進的良好組織協調機制,加強本土培訓隊伍建設,完善培訓管理機制,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通過集體備課、觀課磨課、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切實發揮校本研修的基礎作用﹔著力“轉變”,有效提升,即從輸血到造血發展、從個體成長到團隊成長、從示范發展到均衡發展、從專業向品質發展。

圖為梧州市教育局師訓科科長陳麗萍

以梧州高級中學為例,學校制定了以師德修養與道德建設為基礎、學科知識與教學技能為核心、信息技術與課題研究為載體、學校發展與師生成長為目標的校本研修規劃,並實施“強師工程”、“青藍工程”、“課改工程”,加強校本研究力度。梧州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李其斌介紹到,目前學校基本形成了“一體三翼”校本研修模式。即學校統籌協調,形成一張管理網絡、組建一支教師培訓隊伍,達成教師成長、學生受益、學校發展的一個最終目標﹔以“學”開闊教育視野、以“研”提升理論水平、以“訓”培養實踐能力。其中,“學”包括教師集中培訓和自我研修,“研”包括學科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訓”包括以交流展示和校內競賽達到目標。三個環節一脈相承,用來檢驗教師成長的成果。2017年學校有22位教師在自治區、梧州市賽課比賽和教師技能大賽中獲獎,5名教師榮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部級優課,18名教師榮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自治區級優課,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23篇,論文獲獎47篇。同時,上級選派了一批教師承擔市級、自治區級培訓任務。

圖為梧州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李其斌

·本土培育團隊,變輸血為造血

為促進師資力量的均衡發展,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對“上好學”的美好願望,更要注重培育培訓團隊,實現輸血向造血的華麗轉身。

在此方面,貴港市教育局局長余鋮武表示,貴港市非常重視各級各類培訓機構的建設,目前已初步完成對培訓、教研機制的整合,建立並逐步完善市縣兩級教育教師培訓中心,用以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遴選知名專家學者、教育管理干部、特級教師和一線優秀教師作為專兼職培訓者,通過任務驅動壓擔子,逐步打造出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市縣兩級教師培訓隊伍,實現了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做好未來規劃,迎接教師培訓的新挑戰

為打造新時代教師培訓的升級版,廣西將進一步注重頂層設計。教師工作處處長劉冰表示,目前教育廳正結合貫徹中央四號文件精神,謀劃廣西“十三五”(乃至到2035年的)教師培訓改革思路,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混合式研修的模式。

同時,他提出要做好“四個保障”。第一,要做好技術保障。努力打造省級混合式研修平台,進一步豐富混合式研修資源,按照規定的學時任務,教師可自由選擇“購買”,形成一個現代化的“培訓超市”,為區域內教師的研修學習、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一站式”服務。

第二、做好組織保障。今年計劃出台《關於加強市縣兩級培訓機構的意見》,在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開端,為區域混合式研修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三,做好專家保障。廣西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專家團隊比較弱,為此要大力建設“五級”專家團隊。即國家級專家團隊、自治區級專家團隊、市縣級教師培訓團隊、校本級教師培訓團隊、優秀的一線教師,真正將校本研修落實到實處。在“十三五”期間,全區要打造450個省級校本研修示范校,截至目前已經建了200個,2018年將繼續建立100個,到2020年計劃目標全部完成。

第四,做好經費保障。自治區中小學校教師培訓經費的政策規定,中小學按照不低於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專項經費撥付標准不低於中小學教師工資總額2%。為此各級要加強經費統籌,發揮政策的杠杆效力。

(責編:張夢(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