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蔚:創新特色研訓體系,打造新教育共同體,推進江干區教育發展
“浙江省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推出的自主選課、分層分類培訓模式,兼顧了新教師、成熟型教師、骨干教師、校長等不同群體的需求,實施精准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大幅度調動了學校校本培訓的積極性。”
杭州市江干區教育局副局長費蔚表示,在區域教師專業發展頂層設計中,根據浙江省分層分類的培訓理念,設計了“T”型研訓體系。“T”型研訓體系的這橫向指培訓要面向全員教師、新教師、骨干教師、民辦教師、班主任、培訓者、學校干部等不同群體。“T”型研訓體系的縱向指對重點群體實行有深度、梯隊式培訓。
根據橫向的不同群體和縱向的不同層次來設計培訓項目。橫向群體中,以新教師為例,設計了“一核三環”的課程培訓體系,“一核”指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核心,“三環”指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體驗課程。縱向來說,以骨干教師的培養為例,設計了“一新兩銳”工程,“一新”指新教師在接受三年的基礎性培訓后,其中有優秀的可以進入為期兩年的新教師高階培訓,“兩銳”指精銳教師培養工程和新銳教師培養工程。優秀的新教師參加高階培訓后,還可以進入新銳教師培養工程,骨干教師可以進入精銳教師培養工程。通過縱橫交錯的培訓項目的實施,使得教師進階的通道被徹底打開,讓每一個層次的老師都能找到自我發展的定位、目標和方向。
為建設優質、均衡的教育,杭州市江干區為激發學校的辦學主動性,注入各類資源,以區域為單位整體設計,推出了“新教育共同體”。據費蔚介紹,“新教育共同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名校集團化辦學,由一所名校帶一所弱校,引進名校管理和師資,促進弱校發展﹔第二個階段是院校合作辦學,由高校帶一所學校,通過實施科研項目,開展教師專業化培訓,促進學校發展﹔第三個階段是 “新教育共同體”,通過多樣資源的注入來使一個片的教育得到整體發展。幾年下來形成了五種共同體模式,即名校新校共同體、院校合作共同體、區域聯盟共同體、教師研訓共同體,混合式共同體。
通過推進“新教育共同體”,促進了江干教育“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使薄弱學校得到了跨越式發展,有效解決了區塊學校畢業生流失率的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