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徐高陽事跡

徐高陽,男,漢族,共青團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物理系2015級本科生。他自入校以來,努力克服成骨不全症帶來的種種困難,積極進取,奮發向上,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安徽省一等獎等榮譽。雖然生活上常年與輪椅為伴,但他依然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展現出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成骨不全症,又稱脆骨病、瓷娃娃,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是一種罕見疾病。在7到12歲之間,他連續多次骨折,在此之后,就失去了行走能力,不得不坐在輪椅上生活。因此大學的開始階段,對他來說並不輕鬆。不固定的教室和座位讓行動不便帶來的困難凸顯,繁多的課目讓他常常奔波於各個教學樓之間。上學於他而言,不再意味著到了教室就可以安穩度過一天的學習生活,而是變成了早起趕到教室,完成一節課的學習后又需要推著輪椅趕到另一個教室。課間的閑暇對其他同學來說意味著休息和放鬆,對他來說卻意味著奔波與匆忙。學習模式上不再伴隨著細致的測試、批改和講解,學習過程中更多地要靠自己來完成。
面對大學學習中的種種困難,他並不氣餒,也絲毫沒有因為行動上的不便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他選擇積極面對這一切。一方面努力調整課程的選擇和安排,合理規劃﹔另一方面認真面對課程中的每一點問題,全心投入,從不輕言放棄。在堅持的過程中,他逐漸從初期的不適應和混亂中走了出來,養成了合理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每天投入大量時間閱讀和練習,思考並探索知識結構之間的相似性和聯系。憑借強大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他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的節奏和強度。
中國科大向來以學術氛圍濃厚著稱,在這個“中國唯一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地方,徐高陽努力著、奮斗著,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先后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安徽省一等獎等榮譽。
在課堂學習之外,他也積極主動參加各類實踐活動。他積極投入大學物理實驗的學習,在實驗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體會到知識來自於實踐的道理,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養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他曾前往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參加了為期兩周的暑期實踐活動,也在韓秀峰教授的實驗室裡體驗了很多先進的儀器設備,並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外文文獻、了解學術前沿,並學習進行計算機模擬。科研實踐經歷更加堅定了他投身科學研究的志向。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
像其他同學一樣自由地行走,對徐高陽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他從不怨天尤人,積極地面對著一切。一直以來,他和父母都相信,憑借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自身的積極鍛煉,他的身體情況可以得到改善,他們也從不放棄對於健康的追求。自從他被診斷為成骨不全症以來,他的父母從蕪湖到南京再到上海多方求醫,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通過無數次的網絡搜索和與相關罕見病患者組織的聯系,終於在2014年初聯系到了天津市武清區人民醫院的任秀智醫生。2014年7月起他休學一年,期間他兩次前往天津接受手術。
經過手術,他的骨骼畸形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在一年多的恢復訓練之后,他的身體行動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左腿膝部反張嚴重以至無法行走的問題。於是在2017年1月,他又接受了第三次手術。
在第三次手術的恢復期間,他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恢復方法,收集了各種關於骨折術后恢復的經驗資料和方法介紹,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術后第12周拔出克氏針,採用懸空法分組練習膝關節屈曲,之后僅僅用時4周就快速的完成了屈曲到90度的功能恢復。之后又按部就班的練習站立、帶支具行走。目前身體狀況已經明顯好轉。
感恩於心,知恩於行
父母是他的堅強后盾。小學時,他曾由於多次骨折不能去學校學習,父親就通過布置任務的形式,每天督促他完成作業,母親也拿起拋下多年的英語課本,一點一點地教他英語。進入中學后,父母也未放鬆對他的要求,使得他順利升入重點高中學習。進入高中后,他的母親放棄了自己的職業,專心陪讀,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對於父母,徐高陽一直充滿了感激和感恩。
求學期間,老師和同學們給予了他大量的幫助,國家和社會組織也多次資助他,多年來的經歷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親情、友情的溫暖。
進入大學之后,他在學習之余積極參加社團公益活動。由於身體行動能力的限制,他積極投身於視頻、海報等幕后制作工作,為公益活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奉獻他人的過程和體驗讓徐高陽感到欣喜不已,但他常常覺得自己做的太少,他希望在以后的日子裡可以做得更多,將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路走來,徐高陽勤學篤行、自強不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用青春和夢想不斷書寫新時代大學生不懈追求“中國夢”的人生華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