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奏響幼兒園“小而美”樂章

日前,廣州市天河區清荷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園裡的“探險島”進行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他們自主設計游戲內容並運用各種材料創造不同的玩法。
“終於有機會申辦‘准生証’了。”鄺國治是廣州卉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管理人員。3月2日,他向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遞交了申請審批表。近期出台的《天河區微小型幼兒園開辦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猶如春雨,滋潤著卉華幼兒園從灰色地帶“破土而出”。
為尋求“速效靈”,緩解當前學前教育發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天河區在全市率先試點微小型幼兒園,放寬辦園規模和面積限制,提升教師學歷要求和強化監管,讓幼兒在家門口入讀高品質幼兒園。
向學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開刀”
“我們完全夠條件辦5個班,但原來要求辦園規模一般不少於6個班。”鄺國治無奈地說,卉華幼兒園消防等條件均達標,就因為室內面積少了120平方米,無法申辦辦學許可証。証照不齊嚴重制約了幼兒園發展,目前隻招到兩個班的孩子,園地等資源嚴重浪費。
“目前我區學前教育學位雖然整體供需平衡,但各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讓天河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建輝頭疼的是,從農村迅速發展為城區的板塊缺口大,但這些區域教育用地星星點點,難以找到合適的土地開辦規范化幼兒園,大量看護點、無証園應運而生。
近年來,天河區經濟迅猛發展,人口快速流入,加上“二孩”政策,學位壓力持續增加。2006年至2016年,該區適齡幼兒數年均增長5.2%。到2022年,該區學前教育學位缺口預計達1萬多個。
學前教育發展不充分的問題讓形勢更加嚴峻。在天河區珠江新城等高端商務區,優質、多元、個性化的學前教育學位供不應求。部分家長舍棄規范化幼兒園,花高價把孩子送入以小班化教學為特色的托幼機構。這些托幼機構受辦園場地等硬件制約,部分為無証園。
“我們發現,家長最關心的不是幼兒園有無辦學許可証,而是師資質量、教育質量和安全衛生狀況。”王建輝走訪得知,部分無証園辦學質量不錯,距離幼兒的家又近,部分家長明知無証也送孩子入讀。關掉無証園不一定得到群眾贊同,但無証園因擔心隨時被關停,辦園者加大投入、提升辦園質量的積極性不高,存在隱患。此外,部分企業有場地,也想開辦幼兒園,但職工子女少,未必能開滿6個班。
天河區教育局局長曾東標等人不斷思索,是按“一刀切”標准,建6—12個班的規范園﹔還是另尋他路,把群眾的合理需求合法化。在天河區委改革辦牽頭下,天河區教育局等部門深入調研,探尋答案。
“我們要正視問題和痛點,用改革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曾東標下決心,通過供給側改革調整學前教育服務供給結構,推進“幼有所育”轉向“幼有優育”。
引導無証園和看護點從“地下”來到“地上”
“香港、新加坡等地部分幼兒園規模小、水平高,這說明小規模也能辦成高質量。”曾東標帶隊經過一年多調研、論証后,逐漸取得共識。在辦園安全、質量上要有統一性要求,這是共性、底線。在這一前提下,向辦園規模一般不少於6個班的規定“動刀”,引導看護點和無証園規范發展。
借得他山“石”,攻“玉”有新招。2月14日,天河區教育局公布《指引》,放寬了辦園規模,微小型幼兒園班額可設5個班及以下。如果符合辦學條件,少至1個班也可開辦。
“辦園規模‘門檻’低了,但生均活動面積沒降。”王建輝算了算,微小型幼兒園雖不再受限“生均佔地10平方米”的規定,但生均建筑面積、戶外活動場地面積不得小於7平方米、3平方米。
“微小型幼兒園的師資要求更高。”王建輝介紹說,規范化幼兒園對園長、保育員的學歷要求分別是大專以上、初中以上,教師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証﹔而《指引》要求園長、保育員具備本科以上、高中以上學歷,教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幼兒園教師資格証,每班至少1名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此外,要求嚴格幼兒教師任職條件和聘用程序,建立幼兒教師培訓規劃。
為擰緊“安全閥”,微小型幼兒園的選址、建筑安全等方面要求更高。《指引》規定,使用租賃園舍的,租賃期應不少於4年,不得租用轉租場所。園舍周圍50米以內無污染、無噪聲影響。幼兒活動及輔助用房的層數應為3層及以下。
天河區還強化監管,每年組織一次微小型幼兒園專項質量考核和安全檢查,對發生特別重大社會安全類事件、安全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的幼兒園“零容忍”,一票否決。
在曾東標看來,《指引》給部分無証園和看護點取下了“緊箍咒”,引導它們從“地下”來到“地上”。這不但有利於陽光監管,而且相關部門也能為其提供更多元的發展服務,從而為幼兒和家長提供方便就近、個性多元的學前教育服務。
微小型幼兒園要辦一所優一所
“師資質量、監管要求都提高了,家長更放心。”黃先生住在天河區東圃,他的女兒兩年后就要上幼兒園。由於家在從城中村發展起來的區域,幼兒園學位緊缺。“送孩子到很遠的規范幼兒園,不方便﹔送到鄰近的無証園,不放心。”他對開辦微小型幼兒園的舉措很贊同,“做法很務實,這能幫孩子在家門口入園,對雙職工家庭是好消息。”
調研組對天河區187位家長開展的調查顯示,對於增設微小型幼兒園,88.9%的被調查者表示“贊成”。其中過半被調查者認為,微小型幼兒園是“在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充足情況下的一種必要補充”“滿足家長個性化育兒的有益選擇”。
為把民生實事辦好,今年春節后,在“規范化幼兒園為主、微小型幼兒園為輔”思路的指導下,天河區教育局在條件成熟且學前教育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的大型社區啟動試點。
“通過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小步慢走,爭取把試點園都打造成精品園,從而實現辦一所優一所。”王建輝一手扶的同時,又一手硬。在市場淘汰的基礎上,加大督導力度,嚴查存在嚴重問題又不願整改的“無証園”,讓其逐漸走向消亡。
曾東標希望《指引》能鼓起企業等單位開辦微小型幼兒園的積極性,增加學位供給。因此天河區教育局鼓勵企業、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財政資金開辦微小型幼兒園,有辦園經驗的主體優先考慮。同時,有產權、消防驗收合格的村集體物業也可辦學,鼓勵辦成普惠性幼兒園。
近日,不但很多看護點、無証園舉辦者前來咨詢、交材料,還有部分企業家等前來了解細節。天河區教育局正在著手與該區商務金融局組織企業家座談會。感受到“春天”氣息的卉華幼兒園,已擼起袖子開始干,積極招聘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爭取提高辦學質量。(記者 劉盾 黎鑒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