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胡敏教授:重塑英語學習 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青少年

2018年03月27日16:5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時代在發展,人才培養的標准也在發生變化。面對日趨多樣化的世界,中國青少年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需要重新審視英語學習——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能力,它賦予青少年走向世界、探索未知的勇氣,更為他們迎接未來做好准備。

進入21世紀,世界多個國家及主要國際組織均實施或提出了適應21世紀知識社會的人才培養框架,全球勝任力成為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指標。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也對未來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正式將全球勝任力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未來,中國要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重要的角色,體現更多大國責任和擔當,必須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青少年。

新時代人才培養定位的變化,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英語是真正國際化通用語言,也是青少年連接世界的重要交際工具。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青少年,英語學習必須先行。

我曾跟北京一些著名中學校長交流、討論中學課堂情況,也做過一些調查,發現英語教材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老師講課的時候,習慣性地將課文裡的詞匯給學生順一下,把裡面的語法講解一遍,教學的重點落在了詞匯、語法等知識點的串講上,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死摳語法,鑽牛角尖﹔狂背單詞,不會運用。英語教學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考試成績仍是衡量英語學習優劣的重要標准。

英語不是課本,更不是試卷,英語是世界。當國外的青少年開始用英語討論氣候變暖、人口增長、國際沖突等全球化問題時,我們的英語教學還停留在考語法、背單詞等機械訓練上,一開口還是“啞巴英語”。長此以往,我們有何信心讓中國的青少年走向國際舞台直面未來競爭?又如何實現與來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平等溝通、共享合作?

正是基於對當下英語學習問題的深入剖析,優加青少英語提出了“學以致用,高能高分”的教育理念,著力打造“學、讀、用、測”四大課程體系。以“培優”為目標,從能力培養為切入口,重塑英語學習,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

該課程體系圍繞全球勝任力所涵蓋的知識與理解力,技能、態度三個維度展開,著力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能力),英語思維能力,以及英語的跨文化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交流與協作、溝通與表達、建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通過學科和跨學科的視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並逐漸開始關注世界的運行方式,成為眼界開闊和素質全面的國際化人才。

在英語教學中我一直強調“英語為用,漢語為本”的原則。英語為用,就是讓中國青少年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對話﹔漢語為本,則是學好我們的母語。如果只是英語非常熟練,那會變成一個沒有中國文化內核的人。要成為真正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一定取決於語文,即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為此,該課程體系共設計了9大主題活動,為孩子們創造各種各樣的教學場景和學習內容,讓孩子有機會去運用英語,用英語去溝通,用英語去表達。其中有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環節,叫“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我們鼓勵孩子們廣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英語學習,培養他們跨文化交際的知識和技能、開放包容的態度,從而成為一名通曉國際話語、善於用國際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優秀人才。

(作者系英語教育專家與教學管理專家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

(責編:張夢(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