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讓教育“卸掉濃妝”回歸本真 

2018年03月23日08:5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兩會剛剛結束,《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等一整套文件就密集出爐,展示了教育行政部門花大力氣治理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的信心和智慧。

如何讓教育回歸本真?如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盼?記者採訪了教育領域的相關專家。

記者:很多培訓班、競賽打著“創新思維”“素質教育”的幌子,令學校、學生和家長難以分辨,事實是怎樣的?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養成?

翟小寧(人大附中校長):教育是一門育人的科學,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遵循規律則事半功倍,違背規律則事倍功半。教育部在新學期伊始頒布的這份文件精神就是在重申尊重育人規律,還教育一個風氣雅靜的氛圍。

古人常講“德潤身”,青少年品德的培養不僅需要教育者諄諄誨之,行動范之,還需要有一個安靜、平和、誠信的環境,學生身處其間,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反之,若教育環境中充斥著急功近利,學生身處其間,則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管杰(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許多學生參加競賽既非對該學科有特殊的愛好,也不是學有余力,而是任務驅動使然。同時,競賽的試題重在偏、難、新、奇,與課程標准不太一致,所以會對參賽學生的正常學科思維產生一定的影響,會令一些參加競賽的學生學科基礎薄弱,思維偏頗,很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性人才。公告的頒布,將會使許多學生從各種競賽中解脫出來,不再被揠苗助長,使我們的基礎教育順應學生的本性,促成其內在的覺醒和人性的完善,能夠像野花一樣自由茁壯成長。

記者:治理課外負擔重的問題,會不會令學生的基礎打不牢?一些評論認為,日本在1989年前后曾全面推行“寬鬆教育”,他們的學生出現了“競爭力不強”的現象。如何減負加質,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楊銀付(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中小學生對學習的補充性需求。但一些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裹挾家長帶孩子搶跑,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的聯合行動,回應人民群眾訴求,依法維護學生權益,堅決治理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行為,將推動解決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問題。這一文件吸納上海、成都、南昌等地的做法和經驗,把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作為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強調標本兼治、內外聯動、堵疏結合。

例如,強調治理無資質和有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把確保學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治理數學語文等學科類超綱教超前學等“應試”培訓行為,把減輕學生校外負擔放在最突出位置﹔治理學校和教師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學行為,把強化學校和教師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文件中強調,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登記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就是要從操作上糾正“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上海市還規定培訓機構不得妨礙未成年人正常休息,授課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時30分。要堅持教育公益性,通過分類規范管理,發展素質教育,讓培訓機構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學校在立德樹人中發揮主導作用,要把學校育人功能進一步壯大起來。學校要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政府應公平配置學校教育資源,但學校可以追求卓越,不應“平庸化”,更不應“拉美化”。學校要拓展公共服務內涵,公辦學校中后進的20%學生應得到校內針對性補習的公共服務,努力確保每一個孩子都不掉隊。

記者:減負,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次的組合拳能否讓蔓延已久的“全民補課”降溫?

劉希婭(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為什麼繁重的補課、佔坑班盛行、各類競賽受追捧,因為這些都與“小升初”“中考”等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關聯。由於監管的缺失,補課機構可以隨意組織各種名目的競賽活動,學生參加補課就能參加競賽獲得証書。而補課機構與部分重點中學形成利益鏈條,學生憑借競賽証書就能敲開某些優質中學的大門。《公告》的頒布與實施一舉牽住了治理這種教育亂象的牛鼻子。“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動的獲獎結果隻能視為榮譽,不得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承認違規開展的此類活動的成績或結果。”“嚴禁組織與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挂鉤的奧數、等級評定、選拔性考試及學科類競賽活動。”這些舉措如果層層監管到位,將阻斷補課、競賽與升學之間的關聯,定能為“全民盲目補課熱”降溫。(記者 姚曉丹)

 

 

(責編:於昕君(實習生)、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