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佛系90后”扑克臉外表下炙熱的心

2018年01月26日08:50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原標題:“佛系90后”扑克臉外表下炙熱的心

一款“靜置系游戲”《旅行青蛙》的流行,讓90后徹底和“佛系青年”進一步綁牢。大家認為:那些看淡一切、得過且過、不大走心的青年屬於“佛系”。即便“雲養寵物”,還得是“不作為”飼養。不少人總結,“佛系”就是“懶系”“喪文化”等消極人生觀的代名詞。一提起“佛系90后”,大家眼前立馬浮現一張目光淡漠、冷若冰霜的面孔。

“佛系90后”真的是消極一代,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和熱血了嗎?哈佛心理學專家劉軒對此持截然反對的態度。他認為,恰恰相反,在“佛系90后”看似冷酷、無所謂的外表下面,藏著一顆無比炙熱、活躍的心。

作為哈佛大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博士候選人,劉軒一直致力於研究積極心理學。在其新書《幸福的最小行動》中,劉軒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自身的實踐經驗,探討我們如何能通過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行動,在忙碌快速的現代生活中,積極對抗負面情緒,例如提升社交能力、克服拖延症等。

有人認為“佛系青年”代表了一種消極人格,和積極人格相對立。但劉軒覺得,相較於談論“積極人格vs消極人格”,他更傾向於使用心理學裡的“心態(mindset)”來分析。劉軒說,心態分成長性心態和固定式心態,固定式心態的人礙於面子,不願改變﹔而成長性心態的人,知道人生碰到阻礙與失敗是必然的,“雖然糗,雖然痛,但這是成長的機會”。

“佛系”面孔 和90后的成長背景相關

“現在的年輕人,我認為他們更有需求擺一張‘扑克臉(Poker Face)’。現在他們要處理的信息是之前的數倍,人生選擇也是以前的數十倍,當資源、選擇變多的時候人也容易麻木。不知道自己該干嘛,但又隨時都要透過自拍和其他分享方式來告訴身邊的朋友‘嗨!我很知道自己在干嘛’。這時你難道不能放一個‘扑克臉’嗎?”

劉軒認為,當下90后群體面臨信息或選項的空前“爆炸”,不知所措,而又很需要即時分享。他們會感覺“笑臉”有點失真,那麼“酷酷”或“佛系”的氣質或許更貼近。

“他們看起來好像是漫不經心,但是 I don’t believe it(我不相信)!我們每一個年輕人都在追求,都希望可以找到那個真正點燃我們熱情的東西。”劉軒相信,“佛系90后”外表看似消極,但內心實則“蠢蠢欲動”,熱情暗涌。“佛系”可視作一種鍛煉自我能力和自信的另類方法,亦是一種“點燃”熱情的獨特表達方式。

“佛系”心態,心理平衡機制的折射

劉軒以父輩的“潑冷水”現象作類比,有時候明明父母為我們的成績感到驕傲,但為什麼他們當著我們的面,偏偏要講幾句風涼話?“這跟‘佛系’一模一樣。人都有一個自然的心理平衡機制,當你對未來沒那麼大把握而突然得到好處的時候,心裡會自動生出負面想法去平衡,以免太得意忘形,要把自己給拉回來。”

劉軒指出,當下90后年輕人“冷酷一點的表情”,可能是對於自己生活還沒有“絕對的控制感和方向感”,任何好事或壞事發生的時候,不完全知道這件事情真正的長期影響是什麼:好事發生,趕緊冒出負面的想法“把它打下去”﹔壞事發生,他們又想“就這樣子吧——橋下的水”。但劉軒強調,當一個人越來越清晰地擁有人生方向后,便不會害怕把真正的熱情寫在臉上。

“佛系90后”正在“進化中”

“佛系青年”有一大標志是不爭不搶。劉軒覺得,90后群體更重視有意義的精神生活,而他們認為在職場與他人爭斗,是精神層面無意義的消耗。“90后正在‘進化中’,一些人開始尋找自己的生活答案。”劉軒發現,很多年輕的精神領袖慢慢冒出來,他們所推崇的生活並不是“與世無爭”,不是“拼死拼活”,而是“努力就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如何構建理想的精神生活?劉軒表示,他經常建議年輕朋友,不要想太多,要去做,失敗了,去微調才能有長進。“但是你又一定得想,把‘想’放在一個行動的兩邊,像夾心餅干,行動之前思考我怎麼樣行動?行動完了再去思考,跟我原本的預期是不是一樣,它造成的改變是不是我想要的”。

(責編:蔡春容(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