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高中教育的新目標是幫助孩子走上適合自己的路
看到了比升學率更重要的事

在山東,濰坊教育名聲響亮。很多山東考生可能沒去過濰坊,卻大多做過從這裡傳出的高考模擬題。這個以高升學率著稱的地級市,甚至吸引了很多濟南、青島的學子前來求學。不過,與不少地區優質生源高度集中,以至於形成“超級中學”不同,濰坊下轄各區縣的高中階段教育都挺強。壽光、安丘、諸城、昌樂……這些區縣各自至少擁有兩三所實力不俗、不相伯仲的高中。
作為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濰坊壽光經濟實力不俗, 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57億元,財政總收入128億元,位列山東省各區縣上游。在這個縣級市,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情況如何?
沒有超級中學,六所普高劃片招生
“和很多地方不同,壽光高中階段也採取劃片招生政策。”壽光市教育局黨委委員、教科研中心主任朱導泉語氣中透著驕傲,“壽光目前共有壽光一中、現代中學、壽光二中、壽光中學、渤海實驗學校、聖都中學6所高中,除了聖都中學,其它學校的招生都按照地理位置就近等原則,有著嚴格的區域劃分和明確的對口初中。”朱導泉說。
家長不會有意見?“2016年,在濰坊市政府對各縣市區教育重點工作督導評估中,壽光名列第一﹔在濰坊市教育局組織的滿意度測評中,壽光市教育局獲得99.18分,名列濰坊各縣市區第一位。”朱導泉底氣很足,“這6所學校,當然也有前后高低,但教育質量並沒有太大差異,如果光看升學率,學校之間差距並不大。”
壽光中學地處壽光郊區,九成以上生源來自農村。這所學校在升學率上始終保持著很高的水平。壽光中學校長黃本東說:“2017年學校共有畢業生742人,其中達到一本線以上的215人,二本線以上的433人。”在壽光,即便是排名靠后的學校,二本上線率也能保持在五成以上。
敢於劃片招生,源自壽光對自身教育均衡程度的自信。早在2002年,壽光市就提出了“教育均衡發展”,10多年來一直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目前,壽光市一年的教育經費總投入約25億元,佔市財政收入約26%。
良好的教育傳統,讓壽光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在壽光人心目中,壽光一中和現代中學是兩所較好的高中,但其它學校同樣能幫助學生走進理想的大學。
壽光能做到教育均衡發展,與其良好的經濟基礎不無關系。作為蔬菜之鄉,壽光的GDP近幾年穩居山東省上游,這裡幾乎家家戶戶“種大棚”,隻要肯受累,一年下來掙十幾萬元不成問題,也因此,壽光的城鄉差距並不明顯。“比起所謂的‘城裡人’,壽光的農民大多‘家底殷實’,普遍十分重視教育,也並不急於讓孩子打工掙錢,一般都要求孩子先把書念完,職專高中都可以。”壽光市教育局干部商榮賓說。
職校有效整合,四成孩子選擇上職專
楊麗臻就來自壽光一個“種大棚”的農村家庭,今年17歲的她,在初中畢業時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去壽光職教中心上學。
楊麗臻的成績並不算差,用她初中班主任的話說,將來考個本科肯定沒問題。“一開始父母也不理解,但我有自己的打算”,楊麗臻說:“將來我想做一名空姐,我們職校的口碑不錯,在這裡學習相關專業能讓我提前了解和接觸這個行業。”她近期的“小目標”,是通過即將到來的春季高考考上青島大學,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實現自己的夢想。
和楊麗臻一樣,懷著類似想法的學生還有不少。濰坊職教中心學校教管主任崔春勝表示,在壽光,大約四成初中畢業生在升學時選擇上職業中專,初中畢業后直接打工的很少見。這幾年,初中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選擇職專的數量有所增長,他們大多希望通過春季高考考取更好的大學。還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成績不好,很難在學業上有所成就,轉而謀求“術業有專攻”。鄭濤就屬於第二種類型,他的學習成績雖然不好,但卻依靠個人的特長和努力,拿下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營銷項目一等獎。
壽光職教中心由濰坊科技中專、市工貿職業中專、市第二職業中專、市勞動技校、濰坊水產學校5所學校整合而成,2013年統一搬入現在的新校區。如果不仔細分辨,這裡空間大,環境好,更像是一個大學的校園。
通過整合,職教中心形成了規模發展優勢,不僅避免專業重復設置、教學設備利用率低等問題,還可以集中更大力量購買培訓設備、吸引優秀師資。新校址地處濱海經濟開發區,與企業的聯系更加方便,遠離市區也讓學校管理更加從容。
師資問題待解,希望引進人才豐富課程設置
雖然是公認的教育強市,但壽光也有自己的困惑。
師資問題就是擺在很多校長眼前的難題。壽光一中校長王繼林坦言,前些年學校教師的整體年齡偏大,師資一度緊張,這幾年通過加大招聘力度,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學校還是希望能引進更多優秀的大學生,很多人一聽說是小地方,就不願來了。”王繼林說。
接受採訪的校長們都希望,通過引進優秀年輕教師,給學校帶來更多活力,也可以豐富課程設置。
高考改革的推進,給學校教學活動帶來很大挑戰。“6選3”模式形成了學生選課的多樣性,現有教育資源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對老師的素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沒辦法做到像北京一些學校那樣開設200多門課程,但也希望給孩子帶來更多選擇。”一位校長說。
不過,改變正在發生。在確保優秀成績的同時,學校也盡自己所能關注孩子全面成長,注重素質培養。
“這既是高考改革的要求,也是家長學生的共同呼聲。”王繼林說。壽光一中打磨出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課程體系,開展“課內研究性學習”和“課外創新實踐活動”,著重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不少項目都在全國的科技創新大賽上拿了獎。壽光中學則編訂自己的校本課程《我的人生我做主》,在高一入學時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指導。
壽光市教育局局長李玉明認為,高中階段教育尤其要重視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主規劃能力。不管是普通高中教育還是中等職業教育,教育者要做的,就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引導孩子走上適合他們未來發展的道路。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1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