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授15年前的公開信何以刷屏

2017年11月23日08:4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教授15年前的公開信何以刷屏

這兩天,一封《北大物理系俞允強老師的公開信》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傳播。在公開信裡,俞允強教授指出,在自己所教的課程電動力學考試中,同學們的成績普遍下滑,期末考試的125份考卷中若按常規評定,不及格的佔近30%。比學校學生守則中的規定高出兩倍半以上。由此出發,俞允強也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態進行了思考和質疑。

這封公開信引發網友瘋狂轉發和議論,不少網友表達了對當代大學教育現狀的思考和憂慮。然而,事情很快翻轉,有細心網友發現,這是發生在2002年的事情,至今已有15年。北大物理學院也迅速作出回應,稱“學院自2003年開始進行了教學改革,採取了純粹物理、寬基礎、應用型等多個培養方案,允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分流培養。這一改革正視俞先生提出的問題……自2003年實行,經十五屆學生實踐,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發展的路徑,成效明顯,學校已明確全面推行這一方案”。

一枚2002年的“石子”激起了眾多波瀾,讓人慨嘆。北大物理學院的解釋滿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即北大物理專業的現狀是怎樣的?可以認為,情況有所改觀,但若說公開信提及的現象不見了,恐怕也不盡然。事實上,這也正是這封寫於15年前的公開信讓輿情發酵的根源所在。時至今日,大學生學風浮躁、忽略基礎課程、熱衷於各類考証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隨著外部誘惑增多、移動互聯網普及以及整個社會層面就業壓力的持續加大,大學生心有旁騖的情形未必比15年前少。據報道,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為防止學生逃課,專門引入了一套面部識別系統,“刷臉”簽到。據稱,從目前的實際效果來看,“防逃課”成功率非常高。

不過,當上課成為教師與學生的“貓鼠游戲”時,真不知讓人說什麼好。這也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俞允強公開信裡的焦慮和無奈:“我感覺至少有10年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穩步地’下降……”

不僅如此,近年來大學學風的浮躁還表現在種種學術不正之風上。不僅有學生抄襲剽竊、偽造數據,就連為人師表的老師也常常熱衷於外出講學、混圈子、上電視,急於評職稱、拿獎項、成名家。從學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門層面看,這些往往也是“學術GDP”“學術錦標賽”機制誤導下所制造出的學術泡沫。

這些年,不少大學校長或教授的畢業致辭都會引發輿論追捧。客觀而言,教授們談及的多是一些基礎性常識,如耐得住寂寞、學術誠信。然而,公眾的熱烈追捧表明,學術領域亟待回歸常識。這一點,從已經持續多年走紅網絡的西南聯大可見一斑。人們都感慨於在國難臨頭的戰爭年代,西南聯大人的執著與勤奮。

可以說,15年前困擾俞允強的問題今天依然讓人糾結。如果大學陷於平庸煩瑣、充滿浮躁慌亂,無疑讓人痛心。當下,國內眾多大學都在緊鑼密鼓地投入“雙一流”建設,不少大學還列出了時間表。這樣的姿態令人欣慰,但建設“雙一流”不能回避老問題。“雙一流”建設的關鍵在於扎實篤行,重塑嚴謹務實、勤勉進取的學風。

說到底,唯有對“老問題”時時保持警醒,我們的大學才會有更好的明天。(斯遠)

(責編:劉嘉楠(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