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漢語熱”背后的“中國熱”

孟德宏 姜書君
2017年11月17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漢語熱”背后的“中國熱”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用平板電腦展示外孫女阿拉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的視頻。該視頻被中國網友刷屏,並引發熱議。這段視頻體現了漢語在海外的影響力。

縱觀人類歷史,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與進步程度,往往是與該國家該地區語言的影響力相匹配的。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漢語開始逐步在世界范圍內升溫。來自國家漢辦的數據顯示,目前除中國(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學習、使用漢語的人數已逾1億人。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國家通過頒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印尼、蒙古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漢語教學均由第三外語上升為第二外語。

事實上,美國常青藤院校之一的達特茅思學院早在1982年就與國內高校展開合作,進行沉浸式漢語培訓。上世紀90年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讓其業務范圍面向亞太的MBA學員,參加在華沉浸式漢語學習項目。這些項目培訓出來的學員,起到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為什麼漢語學習者會越來越多?說到底還是與中國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實力增強、政治影響擴大、國際地位提高,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顯著增強。整個世界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的發展變化,極大地增強了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推動全球范圍內的“漢語熱”持續升溫。

此外,孔子學院也帶動中國語言大踏步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已在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16所孔子學院和107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各類學員210萬人(含網絡學員55萬人)。而很多民間機構,也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到漢語教學領域。

由此可看出,漢語正在逐步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在國際經濟貿易、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凸顯。

語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研究領域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雅各布·馬爾沙克(Jacob Marschak)於1965年揭示了語言的經濟學性質,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

學者們認為,語言與收入有著直接的關系,尤其是第二語言對收入有著重要的影響。毋庸置疑,目前世界范圍內的漢語學習熱潮,其實是這個語言經濟學理論最有力的証明。 從語言的網絡效應角度來看,目前漢語的發展勢頭也具備了語言經濟學的一些特征。

綜上所述,我們要重視漢語的國際教學工作,重視國際漢語教育人才的培養,以促進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

(責編:李誠賢(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