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美國“STEM教育”注重全面發展

王如君
2017年11月07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為了加強國家競爭實力、培養未來人才,美國近年來不斷豐富學校教育內容,尤其是加大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在中小學課程中的所佔比重,STEM教育風潮在美國正盛。

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首次提出STEM教育概念,旨在讓孩子們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綜合發展,提升未來棟梁之材的科技能力,從而提高美國全球競爭力。2006年,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專家喬吉特·雅克曼又提出將人文也加入STEM教育,從而將STEM擴展為STEAM。但不管是STEM還是STEAM,說到底目的都是一樣:培養學生從更多視角認識不同學科間的聯系,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專家研究,STEM課程重點是加強對學生四個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學素養,即運用科學知識(如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和地球空間科學)理解自然界並參與影響自然界的過程﹔二是技術素養,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評價技術的能力﹔三是工程素養,即對技術工程設計與開發過程的理解﹔四是數學素養,也就是學生發現、表達、解釋和解決多種情境下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從實踐來看,STEM教育並不是簡單地將科學與工程組合起來,而是要把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與機械運轉過程結合,轉變成一個探究世界相互聯系的過程。STEM課堂常常是基於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在復雜情境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STEM課堂上,所學內容是跨學科復合型知識的綜合應用。記者聽到過華盛頓一家小學的故事,有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發現了一隻蛹,就放到書桌上玩。老師發現后,不但沒有批評,而且專門找來個瓶子,讓這名學生把蛹養起來。老師還要求他每兩天向全班同學匯報一次蛹的變化,兩周后蛹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蝴蝶,全班同學一下子歡呼起來。緊接著老師還帶學生們去參觀蝴蝶博物館,讓學生們對蝴蝶的由來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這種教學方式不隻教授知識,更是讓學生體驗、觀察和想象,如此學到的知識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學生們不僅要勤動腦,而且要多動手,在做中學、玩中學,整個過程充滿了豐富的趣味性和新鮮感。通過這種啟發探索式教育方法,學生們既練出了心靈手巧的能力,又培養了敢於想象的靈氣。

美國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對從小學到大學各個層次的STEM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出教育基金,鼓勵各州改善STEM教育,加大對基礎教育階段理工科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政府還要求科學家多去學校演講和參與課外活動,以激發年輕人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07日 22 版)

(責編:李誠賢(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