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心中的十九大”北京高校學生講思政課展示活動
北京林業大學課程主題:興禮重德 文化強國

興禮重德 文化強國
主講人:彭家園
指導教師:吳守蓉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大會議上習總書記也提到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建設文化強國。的確,我們有孔子學院發揚中華特色,也有《中國詩詞大會》推廣傳統文化,但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我們更需要我們從小處做起。今天,我們就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禮儀和道德入手,來談一談文化強國的建設。這部分內容在教材的第八章第三節,也是后兩部分的一個過渡。
說到禮儀和文化,大家都有什麼概念呢?我要扶老奶奶過馬路,見到老師要打招呼問好,是這樣嗎?實際我們能做的,要多的多。
我們先來進行一個情景模擬,大家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吧,那大家都喜歡坐在什麼位置呢?大屏幕要是3DMAX的話,坐在中間特別爽,對不對?但是這就面臨一個問題,假如說我坐在中間,想要出去接個電話的話,怎麼辦呢?很多人就直接出去了。這是絕大部分人的做法。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應該用自己身體的正面盡可能地去朝向觀眾,側身出去,而不是用自己的屁股對著人家。為什麼呢?實際上就是對觀眾的一種尊重。
我們講禮儀就是人與人之間表示互相尊敬的言行規范,有關於如何興禮,我想最重要的當然是個人禮儀意識的提高。我這裡有兩道小問題,知道的同學可以大聲回答出來。接電話的時候,拿起電話的最佳時機是在鈴響幾聲之后?兩聲之后。因為這給打電話人一個反應的時間。下一個,正式場合行握手禮是長者先握手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長者是尊者,而尊者擁有優先握手權。總而言之,禮就是要把對他人的尊重放到首位。
什麼是德呢?德就是衡量人行為是否得當的關鍵標准。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國家每年也會評選出感動中國人物作為社會道德的風向標。有關何以重德,我想從以下兩個事件談起。
首先第一個事件,熊孩子事件,大家日常生活中肯定沒少遇到過熊孩子,在高鐵之中遇到一個,那整場旅途就會是場災難。但是他們的家長往往以“小孩子不懂事,你一個大人跟他計較做什麼”為由來掩蓋孩子的錯誤,這就導致了孩子在這樣一種初入世事的萌芽階段就沒有養成一個良好、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我們說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
第二個事件,我一放這張圖大家就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吧。關於這種共享單車被破壞的現象從淺層次講,可能是人們喜歡貪便宜、鑽空子的小市民心理,但是從深層次講卻是人素質的提高和物質生活提高不匹配的必然結果。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更應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我們剛剛講了禮,又談了德,這兩者和文化強國之間有些什麼樣的聯系呢?首先,禮儀和道德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們常說要以禮待人、以德服人,禮儀和道德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小團體的人際關系,從而促進國家這個大團體的穩定和繁榮。而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正是需要這種良好的國民素質作為基礎。就像剛剛談到的共享的理念,隻有有良好的國民素質,這種理念才能在社會上更好地實行下去。
我們有了良好的國民素質再加上這麼多優秀的文化,就能融匯成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讓世界重新認識我們、接受我們、欣賞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文化強國的建設。當然了,其中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的深入挖掘,也離不開緊跟時代的繼承和發揚,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採。
最后,正如習總書記所提到的,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祖國的青年一代,我們更應該興禮重德,用自己的力量,來為文化強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以上就是我所講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