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心中的十九大”北京高校學生講思政課展示活動
北京電影學院課程主題:不忘初心,一個90后心中的青春電影夢

不忘初心,一個90后心中的青春電影夢
主講人:關曉彤
指導教師:陳浥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關曉彤。今天我將跟大家講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二章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在這一講裡,我將跟大家分享一個電影人的文化自信和一個90后心中的青春電影夢。
就在去年,我如願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圓了我兒時的夢想,也許很多人認為,考上電影學院就意味著成為一個光鮮亮麗的明星了。在每年數萬報考電影學院的同學心中,也許都會有一個明星夢,但當我坐在電影學院開學典禮的現場,台上老師向我們講述的並不是那些眾所周知的明星故事,而是告訴我們學校伴隨著中國革命建設發展歷程,親歷和見証共和國每一個重大歷程的電影人的感人事跡。從我自己內心的震撼和同學的求知目光裡,那個被問過很多遍的問題,似乎有了不同的答案。我們為什麼要拍電影? 從面對媒體記者每次懵懂的回答,到我看見學校表演學院教學樓裡“三人民”的文化牆,再到我走進北京電影學院校史館,看見一張張斑斕的老照片和一段段朴實的文字,我看到了答案。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從1938年延安電影團成立開始,北京電影學院的吳印咸老教授手持攝影機和照相機在戰壕廢墟中舍生忘死地記錄著中國革命史上許多重大事件。任杰老師,在離美軍陣地30米的地方一如既往地作為抗美援朝的記錄者真正見証了革命戰士的生死。而在新中國的建設時期,58級攝影班半個班集體蒸發,隱姓埋名20多年,到大漠戈壁冒死記錄第一顆核爆炸以及中國原子彈研發全過程。不畏艱險,歷時四年堅守記錄紅旗渠建設,留下第一次中國人穿越雅魯藏布江的英勇無畏瞬間,跟隨中國科考隊第一次登陸南極,拍下了昂首飄揚的五星紅旗。當然也有斬獲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頌揚中華激揚奮進的民族精神的電影《紅高粱》、《銷魂女》、《黃土地》等精品佳作。還記得北京電影學院前身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陳波兒老師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首先,要做個革命家,然后做個藝術家。”我們要做的並不只是演員,人民的藝術家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這是我們電影學院的“三人民”藝術觀。隨著中國電影實力的不斷發展,華語電影及華語電影市場在國際電影大大環境中有了不斷的突破和成長,而作為中國電影的先鋒力量,我們應該向人民學習,要融入人民,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和養分,這既是創作源泉也是終生學習的目標。就比如電視劇《好先生》,它也是因為在生活中取得了很多創作靈感,因而獲得了不錯的反響。而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求我們去塑造老百姓喜歡的角色,拍下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作品,滿足老百姓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人民的藝術家,這無疑是我們廣大電影工作者的終極目標。我們不光要掌握表演技巧,更要傳承老一代的精神。在電影《影》的拍攝過程中,我看到了張藝謀導演和前輩們對於表達的嚴肅和嚴謹,甚至能夠看到他們通過故事滲透和情感輸出,表現出那種對於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感。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應該就是我們新時代電影人和廣大文藝工作者最大的文化自信和歷史使命。
以電影學院為榮,不是因為它是明星的搖籃,而是因為母校是歷史和時代的見証者與記錄者。我們學校培養出來的是明星嗎?我認為不是,我們培養出來的是扎根於人民群眾之間的電影工作者,而我,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作為一名北影人,一名中國電影人,一名中國的文藝工作者,我希望在未來的生活、學習、影視作品的創作道路上,做到心中有信仰、真誠的表達夢想的力量、時代的精神,做到腳下有力量,踏實地展現青春的風採、時代的風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心去完成每一部作品,展現我們90后的青春夢、電影夢、中國夢。謝謝大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