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城“人氣跑道”禁跑
番禺警方已提前在內環路各重要路口節點豎立警示及提示牌

大學城內環路人行道,路面凹凸不平,許多路面年久失修。
近來,一則有關“大學城內環禁跑”的消息引起跑友的關注。內環路是大學城人氣最旺的跑道,也是不少同學的青春回憶。目前,番禺警方已提前在內環路各重要路口節點豎立警示及提示牌。記者隨機訪問了數十名在內環路跑過步的同學,他們有的表示遺憾,有的則指出這條看似完美的跑道的確存在安全隱患。
“畢業以后再回學校,都會到內環路上走走看看,那裡是大學回憶的重要部分。”今年剛從廣外畢業的王同學告訴記者,她讀研兩年,內環路在她心目中顯得很有分量,愛跑步的她,上學時隻要天氣允許都會去那裡跑上一圈。
在大部分同學眼中,這裡是跑步的“黃金地段”,資深跑友王同學向記者講解,繞著內環路跑一圈大概4.25公裡左右,長度很合適。中間是中心湖,兩邊植物茂盛,植被覆蓋率很高,此外,路段高高低低起伏,跑起來不會感覺單調。這裡聚集人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各個學校都有一個校門在內環路上,大家跑完一圈回到起點,一切都剛剛好。
“有時候還能看到一些學校的同學在內環路上進行跑步比賽,做一些小游戲,沿路還會煞有其事地設置補給點。”王同學認為,很多同學都對這片地方充滿感情,“偶爾我想獨處的時候,會自己一個人去跑步,看著旁邊也有許多人在跑,挺治愈的,大家都在跑步,腦子裡想的東西卻不一樣。”
“雖然學校裡有田徑場,但一圈一圈跑有些枯燥,要跑幾圈才夠內環的量。”廣外大學城校區的張同學說出一些跑友的心聲,據了解,廣外學校的宿舍正好靠近內環,而步行去學校操場跑步則需要15分鐘,這也是許多跑友鐘愛內環路的重要原因。
也有跑友指出,可以跑步的人行道,目前路面的狀況坑坑窪窪,同樣存在安全隱患。“其實很多人跑的時候會選擇馬路,希望有關部門能在內環開辟一條跑步的綠道,既能保障大家安全,又為大學城的同學提供便利,那就更好了!”譚同學說。
“內環跑步、騎車的人多時,交通的確比較混亂。”對於禁跑規定,鄧同學坦言,這條看似美好的跑道的確隱藏著危險。據了解,晚上的內環路,有些路段是不亮燈的,如從廣外在內環路上的校門出來后,下橋的一段路特別黑。
此外,有同學指出,內環路沿路有一個一個的岔路口,跑步時需要特別留意車輛,“特別是大學城送快餐的,他們騎電動車的車速超快,是最需要留意的。”
番禺交警 內環路上跑步 處罰有法可依
針對“大學城內環禁跑”,番禺警方昨日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也明確規定,在沒有劃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道路,非機動車和行人應當在道路兩側通行。通行寬度從道路(不含路肩)右側邊緣線算起,行人不得超過一米。行人、乘車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十元罰款。因此,交警部門對在內環馬路上跑步的同學採取處罰措施也是有法可依的。
“大學城內環路和外環路的機動車道上一直不允許行人跑步,一些人之前可能沒太在意。隨著開學季各高校交通安全宣講活動的陸續開展,這一話題也隨之引發關注。”番禺交警稱,其實,除了“禁跑”,大學城內外環路也不允許自行車等非機動車上機動車道,隻允許其靠最右側的非機動車道行駛。但長期以來大學城行人及非機動車違反交通規定闖紅燈、上機動車道夜跑騎行違法行為比較突出。
事實上,結合近期的五類車整治行動,番禺區公安交警部門要求各轄區對行人及非機動車違反規定的予以處罰,預防事故發生。大學城作為重點整治區域之一,警方的執法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目前,番禺警方已提前在內環路各重要路口節點豎立警示及提示牌,提醒行人非機動車走非機動車道,並利用“大學城周sir”微信、微博等進行宣傳教育。
警方提醒 在校園內夜跑時間不宜太晚
警方提醒,夜跑最好選擇安全、熟悉的線路。視野不佳是夜跑最大的安全隱患,即使是經常跑的路線,也不排除某處修路或障礙物及其他問題。如達不到燈火通明,至少要有10米左右的能見度,而即便路上有路燈照明,跑者最好穿上專業設備,如帶反光元素的衣服、鞋等。
“不建議女生獨自一人夜跑,最好能找個伴兒,三五成群更好。”警方稱,若在人流量較少的地方夜跑,有突發狀況不易被人們發現。“校園內的體育設施比較完善,安全上更加有保障,能滿足師生跑步需求,完全沒必要上馬路。”此外,跑步的時間也不宜太晚,最好在晚上7時到9時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夜跑愛好者喜歡戴著耳機跑步。“其實這種做法很危險,會大大降低對周圍事物的警惕性,遇到突發情況,沒法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民警建議,夜跑時最好不要戴耳機,盡量穿得朴素些,耳環、項鏈等首飾最好放在家裡,以免引起不法分子注意。
“但在夜跑時,手機和少量現金得隨身攜帶,萬一在路上遇到意外或身體不適,可及時報警求助或打車回家。”民警提醒,跑者應提前告知家人或朋友出行線路和預計返回時間。最好再帶一張卡片,寫上緊急聯系人和聯系方式。(文/記者王曉全、張丹羊 圖/記者陳憂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