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劃重點!9月1日起全國使用的“新教材”有啥亮點

2017年08月28日14:04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根據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其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原則,從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生活場域逐步拓展,選取學習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強化實踐體驗,全面系統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歷史教材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部編本”教材注重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小學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詩詞為主,如《木蘭詩》《憫農》《游子吟》《出塞》《過零丁洋》《示兒》,還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論語>十二章》《<孟子>二章》《出師表》《少年中國說(節選)》﹔增設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后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歷史教材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道德與法治教材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與此同時,“部編本”教材注重強化革命傳統教育,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清貧》《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黃河頌》《我愛這土地》等文章。為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增進文化理解力,語文教材注重汲取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精華,選取來自不同國家的名家名篇。選文涉及革命領袖和歷史人物如列寧、高爾基,科學家如居裡夫人、法布爾,自然和人文景觀如荷蘭的牧場、埃及的金字塔。選入的知名作品如高爾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談讀書》、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等。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外國作品約佔總篇數的10%。

語文教材——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從2012年起,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歷時五年,完成了編審工作,將於今年9月1日起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北大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介紹,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統籌安排,有利於發揮語文學科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優勢﹔將語文素養作為另一條線索,精選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識,優化學習策略,有利於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

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每單元3-4篇課文,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與此同時,新版教材將降低漢語拼音的教學難度。溫儒敏介紹,過去都是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認字。新教材把拼音學習推后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入學教育以后,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 “金、木、水、火、土”“雲對雨 ,雪對風”,之所以這樣安排,就是希望孩子們建立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力求將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此外,新教材還將致力於解決當前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讀書少讀書的問題。溫儒敏介紹,“部編本”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以往語文教學比較偏重精讀,扣得很死,雖然有用,但這是很不夠的。比如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等,以往教材與教學都較少關注,結果是多數學生隻會精讀,隻會考試,而閱讀速度很慢,也不曉得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部編教材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格外注意閱讀方法問題,重視閱讀速度的教學。

初中歷史統編教材——不再強化死記硬背

初中歷史統編教材將不再強化死記硬背。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葉小兵介紹,教材在內容設計上,更注重學生的感受觀察和理解,課后不再強化機械記憶的練習,不再引導學生死背書,而是依靠課后活動,如賞析、分辨、綜合、比較等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和提升認識。比如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課后活動不是要求學生復述時間地點條款內容等知識點,而是通過發散性問題,引導學生今昔對比,通過聯系、分析、比較,來強化對於歷史的理解以及認識歷史的能力培養。

據了解,初中歷史統編教材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現中外歷史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發展的基本進程,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基本的歷史史事,而且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凸顯育人功能。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具體呈現是單元—課—目結構。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功能性欄目,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科能力與學科素養。

與此同時,教材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突出革命傳統教育、注重民族團結教育、注重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教材以史實為依托,講述西藏、新疆、台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教材強化國際理解教育。在世界史中,重點介紹了人類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個地區、各主要國家文明發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國際意識,以開放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中小學教材增法治教育專冊——以憲法教育為核心

“部編本”教材在小學和初中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內容以憲法教育為核心,系統強化法治教育。
小學法治專冊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憲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維護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過身份的獲得、國籍的法律規定、居民身份証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三是介紹國家機構的產生及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引導學生認識權力受到制約與監督﹔四是重點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維權的方法。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四是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法治教育專冊教材以憲法精神為主線,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通過對公民與國家關系的探究,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貫穿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更好體現憲法精神,即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法治教育專冊教材從學生生活出發,將憲法的規定與生活中常見的社會事務結合起來,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對憲法地位和憲法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從而真正從內心認同法治,樹立法治信仰,踐行法治精神。專冊教材將知識、觀念與行為選擇融為一體,注重法律知識向日常實踐的延伸,強調法律知識的獲得、公民素養的養成和法律的應用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在掌握法定的權利與義務等基本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活動體驗和參與,提升正確判斷、選擇、行動的能力。(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趙婀娜)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