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我們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首屆全球教育50人論壇在京舉行

2017年08月22日17:01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 郝孟佳)近日,首屆“全球教育五十人論壇”在北京舉行。聚焦中國教育改革的重點、熱點、難點以及教育全球化等話題,來自教育界的大咖們各抒己見,群策群力。

探索教育改革 我們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我國的經濟上了一個大台階以后,民眾對於教育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的問題是教育還沒有辦法滿足民眾的需求。"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強表示,"因為中國高考的特殊體制,所以全民高考指揮棒,分比什麼重要,學區比什麼重要。我們可能需要對教育重新反思了,我們到底培養什麼樣的人,我們怎麼培養人。"

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黃濤認為,當下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教育怎麼樣回歸本質,回歸本位和初心。“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有個別高校存在兩個方面的傾向,一是趕路式的教育,片面追求速度和規模。二是趕集式的教育,片面的追求市場導向。”

黃濤說,現在學科在學校內部比較碎片化,院系之間仍然存在隔閡,在政產學研方面還有一些脫節的現象,已有的合作都是表現在淺層次的合作或者短期行為的合作。應該考慮在這些方面怎麼整合,給予學生更多的研究、實踐和海外實習學習的經歷,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迫使教育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中國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耀輝指出,目前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互聯網不僅實現了教育的便利化,也迫使教育進行深層次的改革,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地域、形勢和資源限制,並且從教育理念和教育主體觀念上進行了重構,涌現了一批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新發展。

網絡也其弊端性,需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李強說,游戲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有一些游戲是可以培養民族性的,如美國的貝壘球、日本的棒球。“我認為教育應該反思,必須從孩子抓起,我們也要設計出能夠培養民族性等美好品格的游戲。”

談到"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趨勢,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李永輝教授表示,"盡管新技術對我們有很大的挑戰,但如果利用好,也許它會轉變成一種優勢,新的技術可能恰恰給我們提供了轉型的機會,加強課堂的互動性,翻轉課堂,讓我們形成啟發式教育,引導式教學的環境。

教育全球化趨勢明顯 孩子早出國未必是好事

李強認為,全球化也意味著中國打開國門了,中國不像過去那樣封閉了。但家長們還是選擇了海外教育,所以出國的人越來越年輕,現在小學都送出去了。然而,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先受本位化的教育,然后再擴展它們化,這是正常的路徑。其實就是說不能產生文化沖突和文化困惑,孩子沒有這個能力來辨別,早送出去不一定是好事情。

在談到全球教育趨勢時,王輝耀說,全球范圍內教育支出持續增加,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本,各個國家都重視教育的支出,對教育的重視已經成為全球的領先的趨勢。教育的全球化更加明顯,尤其是留學教育的迅猛增長,全球留學生的增長數目超過我們高等教育招生的增長速度,而且跨國留學增長成為新的趨勢。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戰略司主任高書國認為,中國的宏觀教育發展趨勢經歷三個階段:跟跑階段、並行階段、領跑階段。未來,中國將和美國、英國、德國,甚至包括日本、印度,在北緯30度到45度之間,出現一個世界教育中心城市帶,在2030年間,中國成為世界教育中心之一。2020年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為形成教育強國奠定基礎﹔2030年基本形成教育強國,同時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2050年前,中國跨入世界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而且在教育發展的思想、教育發展模式道路方面發揮著引領作用。為此,中國需要構建與中國大國地位相適應的開放的教育體系﹔承擔一個教育強國的國際責任,包括教育思想上要引領﹔成為世界教育中心改革和發展的引領者﹔建立世界一流的現代化教師隊伍﹔推進雙向的教育國際化,“一帶一路”推進和全面參與國際教育的質量評估﹔全面提升中國教育理論和模式的影響力。

據悉,本次首屆全球教育50人論壇由中國全球化智庫(CCG)、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聯合國教科文高等教育創新中心、西安外事學院共同發起。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清華大學、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小平故裡等支持協辦,旨在邀請中國教育改革的資深學者共同來探討、探索全球教育未來。 

(責編:郝孟佳、黃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